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股票投机过度 | B.劳动人民相对贫困,限制了社会购买力 |
C.分期付款,超前消费 | D.资本主义制度本身存在的基本矛盾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这是因为《临时约法》的颁布
A.导致清帝退位,帝制结束 | B.制约了袁世凯的独裁 |
C.为民主共和提供宪法支持 | D.改变了中国社会性质 |
1905 年春,中国现代化的两位先驱者严复与孙中山先生曾在伦敦就改造中国的问题进行辩论。严复主张渐进、启蒙,孙中山直言不讳地答道:“俟河之清,人寿几何?君为思想家,鄙人乃实行家也”。作为“实行家”,这一年孙中山
A.建立兴中会,开始民主革命 | B.组织统一的革命政党同盟会 |
C.发动新军,筹备武昌起义 | D.起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1972年,陈健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首批派驻联合国的外交官到纽约联合国总部工作。他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说:那时,“我们对在联合国名义下干涉别国的事情,持保留或者反对态度”。“对联合国大多数经济方面的问题,我们的态度是比较超脱的”,“不参加投票”。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A.外交政策还不成熟 | B.对联合国的作用认识不足 |
C.缺少联合国工作经验 | D.力图避免卷入大国间的争斗 |
《小岗村的四次红手印》中写道:“30年前的分田单干,只能保证肚子问题,不能保证致富。……2006年1月25日,小岗村党支部书记沈浩提出把土地集中起来,以合作社为龙头,整合资源搞适度规模经营,村民以土地持股的形式加入合作社。”小岗村的变化反映了()
A.合作社经济有持久生命力 |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必须废除 |
C.农村生产关系的适时调整 |
D.农村土地所有制性质发生变化 |
1954年1月15日,毛泽东致电刘少奇等中央领导,在电报里开列了10种中外各类宪法的书目,要求中央政治局委员和在京的中央委员抽时间阅读:(一)1936年苏联宪法及斯大林报告;(二)1918年苏俄宪法;(三)罗马尼亚、波兰、德国、捷克等国宪法;(四)1913年天坛宪法草案,1923年曹锟宪法,1946年蒋介石宪法;(五)法国1946年宪法。材料表明,1954年宪法的制订()
A.主要受苏联宪法的影响 | B.以资本主义宪法为反面材料 |
C.确立了社会主义原则 | D.具有历史视野和世界眼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