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图M1为能源地,M2为市场,M3为原料。P1、P2分别为甲企业不同时期所在地。回答11——12题。20世纪初,企业甲选择在P1,则该企业最可能是
A.啤酒厂 | B.大型炼钢厂 |
C.箱包厂 | D.飞机制造厂 |
随着生产力发展,20世纪后期,企业甲
大部分由P1地迁移到P2地,这反映了
A.原料地的吸引力增强 |
B.能源地的吸引力增强 |
C.市场的吸引力增强 |
D.劳动力的吸引力增强 |
读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全国人口资料”,回答下列小题。
指标 |
全国 总人口 |
城镇 人口 |
乡村 人口 |
0-14岁 人口 |
15-59岁 人口 |
60岁以 上人口 |
2010年11月1日零时人口约数 (单位:万人) |
133972 |
66557 |
67415 |
22246 |
93961 |
17765 |
下列图的四图中符合我国城市化进程特征的是()
如果a、b、c、分别代表我国0—14岁、15—59岁、60岁以上人口比重,下图中最符合我国人口年龄构成比重状况的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径流系数就是某一时期的径流量(毫米)与这一时期的降水量(毫米)之比,用百分率表示,它能反映一个地区降水量有多少变成径流补给河流,有多少被蒸发或下渗。下表是我国部分地区的径流系数,根据表中数据,回答下列小题。
地区 |
径流系数 |
地区 |
径流系数 |
南岭地区 |
>60% |
天山地区 |
20%—60% |
华北地区 |
<30% |
江淮地区 |
30%—40% |
三江源 |
<40% |
成都平原 |
<40% |
浙江丘陵 |
>60% |
藏北高原 |
<30% |
云贵高原 |
>40% |
西北地区(除天山地区) |
<5% |
根据表中的数据,分析得出()
A.华北地区和浙江丘陵径流系数差距较大,是因为华北地区蒸发量小 |
B.降水量多的地区径流系数就一定大 |
C.云贵高原的径流系数小于南岭地区,是因为地形平坦 |
D.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径流系数山区大于平原地区 |
调查发现南岭地区径流系数有增大的趋势,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南岭地区近些年来,森林植被被破坏,对水源涵养有减弱趋势,不稳定径流增大 |
B.径流系数增大,说明南岭地区降水量增大 |
C.南岭地区径流系数增大,河流补给变得稳定,水位季节变化减少 |
D.南岭地区径流系数增大,说明雨水流失量越来越少 |
道路密度指的是在一定区域内,道路网的总里程与该区域面积的比值。平均车行速度是指 某地区各种汽车的平均行车速度。图 甲是某特大城市道路密度和平均车行速度等值线图,图乙是该特大城市市区-----郊区公路双向车速变化曲线图,完成下列小题。等道路密度线图中甲地的值可能为()
A.3.1 | B.5 | C.3.8 | D.4.5 |
综合两图及所学知识判断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道路密度越大,车行速度越快 |
B.为解决市区交通拥堵,在中心城区外围大力建设以居住为主的卫星城 |
C.a曲线反映由郊区住宅区向市区工作区的车速变化,b曲线反映由市区工作区到郊区住宅区的车速变化 |
D.集合各监测站的车流信息,合理规划城市道路,最好利用全球定位系统 |
下图中P、Q、M、N为世界四个不同区域的年降水量示意图,回答下列小题。 P地区大陆西部沿岸的洋流属于()
A.向低纬度流的寒流 | B.向高纬度流的寒流 |
C.向北流的暖流 | D.向南流的暖流 |
立足于农业可持续发展,最适合农牧结合发展的地区是()
A.P | B.Q | C.M | D.N |
下列描述符合P、Q、M、N四地当地实际的是()
A.P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大力植树种草 |
B.Q地区洪涝灾害严重,加强水利工程建设 |
C.M地区土壤盐碱化严重,大水漫灌洗盐 |
D.N地区土地荒漠化严重,退耕还牧 |
在风力较小、逆温、相对湿度较低的情况下,随着悬浮颗粒物的增多而导致能见度小于10千米的现象叫霾。右下图为北京、天津、河北三省市各月霾日数变化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由图可知,以下关于霾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三个地区霾日数均为夏季多于冬季 |
B.三个地区霾日数均为冬季多于夏季 |
C.三个地区霾日数夏季差异最大 |
D.北京全年皆高于其他两省市 |
由图可知,造成河北霾日数季节差异的原因最可能是()
A.春季降水最多,霾日数少 |
B.夏季多大风,霾日数最多 |
C.秋季晴朗天气多,霾日数最少 |
D.冬季燃煤取暖,霾日数最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