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图M1为能源地,M2为市场,M3为原料。P1、P2分别为甲企业不同时期所在地。回答11——12题。20世纪初,企业甲选择在P1,则该企业最可能是
A.啤酒厂 | B.大型炼钢厂 |
C.箱包厂 | D.飞机制造厂 |
随着生产力发展,20世纪后期,企业甲
大部分由P1地迁移到P2地,这反映了
A.原料地的吸引力增强 |
B.能源地的吸引力增强 |
C.市场的吸引力增强 |
D.劳动力的吸引力增强 |
山西建设坑口电站,不能达到的目标是
A.减轻铁路运输压力 | B.改善能源输出方式 |
C.增加经济产值 | D.降低省内环境污染 |
山西正在建设我国最大炼铝厂,其考虑的主导因素是
A.山西对铝的消费量大 |
B.山西能源资源丰富,价格低廉 |
C.山西冶金工业技术水平高 |
D.山西劳动力资源丰富 |
山西能源资源丰富,但经济在全国中的地位并不领先,其中原因有
A.能源开发规模不大 |
B.我国能源需求量不大,能源丰富难以发挥出优势 |
C.石油取代煤成为我国主要能源,煤炭开采不足 |
D.结构单一,生产链简短,能源的综合利用程度和附加价值不高 |
该图为黄河流域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黄河流域作为一个区域,其划分是依据是
A.单一指标 | B.气候、地形等自然指标 |
C.行政区划 | D.自然与人文的综合指标 |
黄河流域
A.甲处最主要的环境问题是气候干旱 |
B.乙处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泥沙大量沉积 |
C.丙处环境问题带来的主要危害是地质灾害频发 |
D.治理环境问题的主要措施是恢复地表植被 |
2008年9月6日,中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将用于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的“环境减灾”卫星成功送入太空。据此完成问题。“环境减灾”卫星对生态环境和灾害进行动态监测,直接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地理信息系统 | B.遥感 | C.全球定位系统 | D.数字地球 |
“环境减灾”卫星能直接监测的自然灾害是
①台风②洪涝③地震④森林病虫害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