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图M1为能源地,M2为市场,M3为原料。P1、P2分别为甲企业不同时期所在地。回答11——12题。20世纪初,企业甲选择在P1,则该企业最可能是
A.啤酒厂 | B.大型炼钢厂 |
C.箱包厂 | D.飞机制造厂 |
随着生产力发展,20世纪后期,企业甲
大部分由P1地迁移到P2地,这反映了
A.原料地的吸引力增强 |
B.能源地的吸引力增强 |
C.市场的吸引力增强 |
D.劳动力的吸引力增强 |
关于中国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民工潮的涌起阻碍城市化进程 |
B.城市化高速发展必定优化地理环境 |
C.已经进入逆城市化阶段 |
D.正处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期 |
读图3“武汉城市圈示意图”,完成问题。图示城市圈中,等级最高的城市是
A.武汉 | B.咸宁 |
C.孝感 | D.黄石 |
该城市圈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①武汉市的服务范围包含其它城市的服务范围
②等级低的城市数量多、相距较远
③天门市比武汉市的服务种类少、级别低
④各级城市间相互独立、互不联系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读图2“不同城市间的人口流动趋势示意图”。完成2题。符合图中所示人口流动趋势的国家和地区是
A.20世纪60年代的中国 |
B.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 |
C.20世纪90年代的欧洲 |
D.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 |
引发图中所示的城市人口流动,最主要的动机是
A.政治因素 | B.环境因素 |
C.经济因素 | D.文化因素 |
读图1“人口增长示意图”。完成2题。当前我国人口增长模式符合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④类国家人口问题现状是
A.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 |
B.青壮年劳动力过剩 |
C.人口素质偏低 |
D.城市人口比重较低 |
下面为四幅农业景观图。读图回答2题。造成四个地区农业生产方式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气候 | B.地形 | C.土壤 | D.交通 |
下列关于四个地区农业生产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农业生产过程精耕细作,农产品的商品率较低 |
B.乙农业与市场联系密切,多分布在城市周边地区 |
C.丙农业多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生产规模较小 |
D.丁农业生产活动分散,对自然环境不会产生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