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近年来,二氧化碳大量排放造成越来越严重的气候问题,危害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健康安全。以低能耗、低消耗、低开支为核心,从而减低二氧化碳排放的低碳生活方式逐渐被人们所接受。现在低碳生活方式已经成为一种时尚,这必将影响和改善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态环境。
(1)请运用实践与认识的辨证关系原理,说明低碳生活成为新生活方式的必然性。
材料二:60年,光辉岁月弹指一挥间,60年,中华大地沧桑巨变。60年来位于中国西部的新疆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与时俱进,把中央的精神与新疆的区情结合起来,把
外地的经验与新疆的具体实践结合,制定了一系列适合新疆实际情况的政策措施。同时,
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条件,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实现了新疆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
(2)结合材料,运用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相关知识,简述新疆是如何实现跨越式发展的。
材料三:W省H市政府在国际国内奶价高涨的情况下,以“规范奶源市场,防止奶价波动伤农”的名义,在公路上设卡查扣奶车,强行阻止奶源外运。奶农和中间商认为,政府部门不按市场规律办事,让奶农卖不上高价奶,伤了他们的心,部分奶农甚至一怒之下把自己准备外运的数吨鲜奶倒进壕沟。有关专家指出,该市政府的做法是地方保护主义的错误行为。
(3)从价值观的角度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该市政府应当怎样克服错误行为?并简述其理由。
在纪念改革开放35周年探究课上,同学们做了如下的发言:
同学甲: 1978年以来,党和政府出台的很多改革方案、方针、政策都是从我国现在的社会物质条件的总和出发的,也就是从我国基本国情和发展要求出发的。因此,这些方针和政策,对改革实践起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同学乙:的确如此。刚刚闭幕的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文件强调,完善产权保护制度、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等。相信随着这些措施的落实到位,我国各种劳动者和建设者的积极性会被充分调动起来,社会经济会有一个大发展,从而为中国梦的实现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
同学丙:其实,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法治中国建设、社会治理体制创新等方面,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有很多新举措。这些改革措施具有关联性、系统性、协同性,必将产生综合效应。
请你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相关知识,对上述同学观点加以分析说明。
材料一 2013年12月10日至13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指出:构建扩大内需长效机制,着力增加消费需求。
材料二习近平同志对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做出重要批示,“浪费之风务必狠刹!要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大力宣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有人认为,国家既要刺激消费,又要倡导节俭,这不是互相矛盾吗?请用《经济生活》和《文化生活》有关知识加以评析。
党的十八大及今年全国“两会”都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福建省委书记尤权为此强调,我们既要实现‘百姓富’,又要坚持‘生态美’。”漳州这座美丽的生态之城对生态文明的建设和理念都“先行一步”。早在2011年,市委市政府就明确提出了建设“田园都市、生态之城”的发展战略。如今已呈现出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互动双赢的良好局面,又富又美的幸福漳州正在展现于漳州百姓的面前,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漳州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坚持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把工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有机结合。倒逼产业的转型升级,促进产业与生态的良性互动。根据漳州的山、海、江、林、田、园等资源比较丰富的特点,因地制宜、因势就简,走出一条城市与乡村统筹、环境与产业互动共享的环境建设与经济发展双赢的路子。
漳州市政府把以人为本做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按照“一环两带七主题”的总体结构建设郊野公园,它既是娱乐休闲的地方,也是运动、文化活动的场所,让人民群众享受更多的“绿色福利”
目前漳州还制定出五年行动计划,保护古街古城古堡,建设水城绿城、历史文化名城。还强调生活方式、生产方式、交通出行方式一定要合理,要节能减排,遵循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原则,增强环保意识,将生态意识纳入教育中,提高市民的生态文化素养。
(1)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谈谈漳州是如何实施“田园都市,生态之城”的发展战略的。
(2)结合材料,谈谈漳州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百姓富、生态美”方针,让人民群众享受“绿色福利”政治学依据。
(3)运用“探究世界的本质”的相关知识,分析漳州市是怎样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4)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方针,离不开市民的参与,请你从文化生活的角度,为动员市民的参与提出合理化建议。
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厉行勤俭节约等“八项规定”的制定与实施深得人心,并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某高三(1)班同学以“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为主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并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
材料一 同学甲: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每个人都应把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落实到具体行动上,尽量减少消费。
同学乙:建立扩大消费需求长效机制,释放居民的消费潜力是坚持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的要求,它与反对铺张浪费是相互矛盾的。
材料二 制定规定仅仅是一个开端,怎样落实还需要领导干部严格规范自己的行为,需要舆论、社会、公民等方面的监督,督促广大领导干部树立良好的工作作风。
(1)请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对材料一中两位同学的观点进行评析。
(2)作为一个公民,你会怎样督促领导干部树立良好的工作作风?
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我国近年来GDP和城镇化率状况图
注:城镇化率通常指一个地区常住于城镇的人口占该地区总人口的比例。发达国家城镇化率一般达到80%。目前,我国城镇化率按户籍人口计算仅35%左右。
材料二 2013年12月14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0日至13日在北京举行,会议指出2014年我国将积极稳妥推行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格局,与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紧密衔接,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加快改革户籍制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把生态文明理论和原则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材料三 山东省委省政府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注意听取各领域专家的建议,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的作用,启动城乡户籍改革,实现教育、医疗、社保等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全部城镇常住人口、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材料四进入新世纪以来,湖北省抢抓我国城镇化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立足于本省城镇化的现实起点、发展阶段和发展要求,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遵循城镇化发展规律,积极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据测算,我省城镇化4i提高1个百分点,可以转移农村人口100万人、节约建设用地2万亩以上。到“十二五”末期,城镇率达到48 96以上,可带动1万亿城镇固蔺定资产投资和数以亿记的消费支出。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推进城镇化对扩大内需的积极作用。
(2)分析材料二中我国稳妥推进城镇化的举措的哲学依据。
(3)根据材料三,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山东省委省政府做法的政治意义。
(4)结合材料四,运用唯物论有关知识说明应怎样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