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一则消息,完成下面题目。
古有“冲冠一怒为红颜”,今有“冲冠一怒为红灯”:7月9日晚,兰州一老人手拿砖块站在斑马线上,只要有车辆闯红灯经过,便用砖块砸向违章车辆。直到目前,警方尚未追究老人责任,车主们也没有找老人赔偿。(7月12日《兰州晨报》)洪培欣语文网
“拍砖”老人,年过七旬,“一砸成名”。面对记者老人坦承:“我只砸车体,不砸玻璃,砸玻璃会伤及路人和车内的人。计划中,打算连砸一周。”看来老教师粗中有细,砸车是“有预谋”的,而非一时冲动,见车就砸。
各大网站就此进行的专题调查结果,呈现出一个令人尴尬的景象:调查显示,33万人中有16万人支持老人砸车行为——闯红灯的司机拿他人性命当儿戏,应该受到教训,砸得好砸得解气;仅有6万多人认为老人行为过激——砸车违法,不应提倡。
之所以说这个结果不尴不尬,是因为面对飞向车辆的愤怒而暴力的板砖,大部分参与调查的网民,竟然与事发现场的围观民众发出了一样的“叫好声”,当然据老人讲,现场的人们更踊跃,“还有人响应我,同我一起砸,也有给我找石头、递水的。”我们很难相信,这就是我们这个大力倡建的法治社会的民众基础,难道说这些人的法律理性如此淡漠,竟不知砸车违法,甚至会无意伤人吗?哪怕你砸得再小心,也会总有失手的时候吧?
(1)为上面材料拟一个标题:
(2) 你对老汉砸车行为看法如何,请选取一个角度,阐述你的看法。字数要求150字左右。
                                                                         
                                                                        

科目 语文   题型 语言表达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上面中(三)《鸿门宴》,分析节选中的刘邦这一人物形象,有人认为他是英雄,有人认为他是无赖。请结合节选部分的内容加以评判,并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不少于150字)

仿照下列示例仿写,运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要求合乎事理,句式结构与示例相似,语言优美。
【示例】
阳光将栏杆
投影成琴键
却从不奏响
怕惊人睡眠

把下面的三个短句改为一个长单句,不得改变原意,可适当增删词语。
①严监生是我国作家吴敬梓的古典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中的人物。
②严监生体现了封建时代财主的吝啬和守财。
③他又是个充满焦虑和恐惧的可怜人。

下面是某高中高三语文学科复习计划的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字。

阅读文段一,之后在文段二横线处补写一组排比句,对书斋名的几种含义进行总结概括,每句15字以内。
【文段一】
唐代大诗人刘禹锡的居室兼书房名为“陋室”,表现了高洁的品性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老学庵”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晚年的书斋名,取“师旷老而学犹秉烛夜行”之语铭斋,立志要活到老、学到老,生命不息、学习不止。项脊轩是明朝文学家归有光的书斋。据说,他的远祖归道隆曾居住在江苏太仓县项脊泾,他以“项脊”命名,有纪念祖先之意。
【文段二】
书斋名又称斋号,是书斋主人为自己的书斋所起的名字。古往今来,中国文人墨客大都有为自己的书斋冠名的雅习幽兴。
从内涵来看,这些书斋名
品味着这些言简意赅、寓意深远的书斋名,眼前仿佛浮现出这些名家坐拥书城、伏案苦读、挥毫疾书、情致高雅的形象,使我们顿生景仰之情。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