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先秦诸子召开一场学术思想座谈会,请依据甲、乙、丙的三则发言内容,推断甲乙丙各是谁?(虚拟购置场景,年代前后可不考虑) 
甲:人与人之间,即使亲如父子,也不可能不讲利害关系。在这种情况下,好行为给予奖励,坏行为给予惩处,就是最合乎人性的管理方式。
乙:许多人并不了解,人只不过是自然大化的一部分。在我看来,“性善”、“性恶”其实是无谓的争论。面对当前的昏浊乱世,重点是怎样能活得自在啊!做人只要随顺本性,因任自然,就能无所成心地快意遨游,融入天地不言的大美之中。
丙:人之所以向善,必须靠后天的努力修为。因此,接受教育、从事学习,乃是当务之急。对于莘莘学子而言,好的老师、好的教本是不可或缺的;正犹如对于一般民众来说,外在的一套礼法规范也必要的。
甲:____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_____ 丙:_______________

科目 语文   题型 语言表达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目前,许多学校大兴读书之风,积极营造书香氛围,引导学生走进经典名著。这本是教育回归人文的一大幸事,但当今学生阅读的大多是“导读”、“概要”、“速读”之类的"快餐式"作品。对此,专家认为,这是一种不健康的名著阅读方式,其结果只能是误人子弟。
材料二:有识之士们早就对中小学生疏远经典名著感到痛心疾首,言谈中无法抑制对“浅阅读”的反感与痛斥。但是,凡存在的东西总有其合理的一面,中学生对经典的“浅阅读”也不例外。陶渊明就说过“好读书不求甚解”,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儿子的信中也写道:“我告诉你,很多东西,不必细读,浏览一下就行了。”
(1)一句话概括以上两则材料的内容。
(2)你对上述材料有何看法?请简要阐述。

下面是杭州的“城标”。请仔细观察,并分点介绍“城标”的含义,要求语言准确、简明,不超过80个字。

最近,为给地铁建设让路,南都市大安北路上的49棵悬铃木开始迁移。这些一人合抱的大树在2月底被砍去枝杈,只剩光秃秃的主干,在料峭的春寒中伫立了十多天。
(1)请以大树的口吻,写一句形象的话,表达大树对自己命运的不解或委屈。(不超过30)
答:
(2)请你以南都市民的身份,在微博上写一句议论性的话,表达对这种做法的批评。(不超过30)
答:

某同学因患白血病住院治疗,全校师生闻讯后纷纷捐款,校学生会委派你作为师生代表前往医院转交捐款。请你写一段话,向这位同学说明来意,并表达对他的慰问和鼓励。(不超过50个字)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筛选并概括出印尼政府考虑迁都的四点理由。(每点不超过5个字)
雅加达在十五世纪时还是个小渔村,历经荷兰、英国、日本的殖民统治,经历了五百多年发展成为现代化都市。但目前雅加达面临很多难题,如城市基本功能不足,人口超过1200万,来自各地的流动人口挤压着城市空间,同时还引发了不少社会治安问题。另外,雅加达如今的地理环境也令人担忧,有地层下陷和海水倒灌入侵地下水等问题。世界银行研究预测,十五年后海平面可能上涨到总统府门前。为此,印尼政府考虑迁都,位于雅加达以南50公里的绒果尔成了新首都最有可能的备选地。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