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张衡传
范晔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欲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
初,光武善谶,及显宗、肃宗因祖述焉。自中兴之后,儒者争学图纬,兼复附以妖言。衡以图纬虚妄,非圣人之法,乃上疏。
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尝问衡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
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仗,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衡少善属文属:写作。
B.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拟:打算。
C.安帝雅闻衡善术学雅:平日。
D.自去史职,五载复还去:离开。

以下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虽生,何面目以归汉
B.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C.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
D.伺者因此觉知因厚赂单于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相同的一组是( )

A.大将军邓骘奇其才单于壮其节
B.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C.衡因上疏陈事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D.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毕礼而归之

下列各项中的两个句子,句式特点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果地震陇西求使可报秦者
B.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即谋单于,何以复加
C.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师不必贤于弟子
D.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非我也兵也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善属文”,作《二京赋》;“善机巧,作浑天仪地动仪”;善术学,著《灵宪》《算罔论》;善政事,为政机智果敢;这些都能表现张衡“才高于世”。
B.张衡“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大将军“累召不应”,说明他具有不慕荣利、超尘拔俗的高洁品格。
C.《思玄赋》的由来,再现张衡心思缜密、小心谨慎;出任河间相进与奸党斗争,表现了他的政治智慧,“上下肃然,称其致理”则表现他政绩卓然。
D.本文语言凝练平实,作者写作时以记叙为主,尽量抓住史实,描绘时惜墨如金,绝少使用形容词,这就不能充分突出张衡在科学方面的成就。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
(2)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3)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阅读《鸿门宴》中的语段,完成后面题目。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下列各句中对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
B.行李之往来
C.持千金之资
D.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沛公旦日百余骑来见项王:跟从
B.然不自能先入关破秦:料想
C.令将军与臣有:通“隙”,隔阂,嫌怨
D.击沛公于坐:趁机

下列各句的特殊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A.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B.亚父者,范增也
C.不然,籍何以至此? D.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今者有小人言③常身翼蔽沛公
②秦遇将军,可谓深矣④敢烦执事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D.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题目。(共12分)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奉圣朝,沐浴清化逮:及,至。
B.本图宦达,不名节矜:自夸
C.但以刘日西山,气息奄奄薄:与“厚”相对。
D.诏书特下,臣郎中拜:授给官职。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伏惟圣朝孝治天下 B. 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
供养无主,辞不赴命然后图南,适南冥也
C.州司临门,急星火 D.况臣孤苦,特尤甚
青取之于蓝,而青蓝奚以之九万里而南
11.下列各句对文段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A.文中先提出古代君王的政治纲领是“圣朝以孝治天下”,这就为孝敬祖母找到理论依据,也为自己不立即奉诏做了言之有理的开脱,更暗示武帝要以孝治国。
B.第一段李密还写到了曾“少仕伪朝”的重大问题,以委婉的语气表明自己并非怀念旧朝,也无不事二主之心,希望借此消除晋武帝的疑虑,获得他的同情。
C.作者着重陈述了刘氏病重至“朝不虑夕”的情形,以及与之血肉相连须臾难分的亲情,果决地摆明了自己的意愿,可谓有理有据,情真语切,而水到渠成。
D.为了不让朝廷利用臣子的职分是应该“尽节于陛下”,再向自己施加高压手段,作者
提出一个折中方案,即先尽孝道,后报皇恩,使“报养刘氏”能够实现。
12.下列对这段文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段文字叙述了朝廷屡次征召催逼,自己辞不赴命,进退两难的处境,提出了“愿乞
终养”的要求。
B.“逮奉圣朝……实为狼狈”一段分别以“逮”“寻”两个时间副词领起,连续两次征召,一
次“辞不赴命”,一次“辞不就职”,原因都是祖母“供养无主”,与全文首段呼应。
C.本段连用“察臣”“举臣”“拜臣”“除臣”到“责臣”“催臣”,不仅文法错落,显出由弛而张、
逐步紧迫的情势,同时也体现出先恭维皇恩浩荡,后申诉委屈矛盾的心理层次。
D.在本段末,作者以两个年龄数字的对比,说明报国日长,尽孝日短,表明忠孝难以两
全,有力地证明自己只好舍忠而取孝的抉择的正确性,以使皇帝心甘情愿地批准他的请求。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 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孙征君传(节选)
清方苞
孙奇逢,字启泰,号钟元,北直容城人也。少倜傥,好奇节,而内行笃修;负经世之略,常欲赫然著功烈,而不可强以仕。先是,高攀龙、顾宪成讲学东林,海内士大夫立名义者多附焉。及天启初,逆阉魏忠贤得政,叨秽者争出其门,而目东林诸君子为党。由是杨涟、左光斗、魏大中、周顺昌、缪昌期次第死厂狱,祸及亲党。而奇逢独与定兴鹿正、张果中倾身为之,诸公卒赖以归骨,世所传“范阳三烈士”也。
方是时,孙承宗以大学士兼兵部尚书经略蓟、辽,奇逢之友归安茅元仪及鹿正之子善继皆在幕府。奇逢密上书承宗,承宗以军事疏请入见。忠贤大惧,绕御床而泣,以严旨遏承宗于中途。而世以此益高奇逢之义。台垣及巡抚交荐屡征,不起,承宗欲疏请以职方起赞军事,使元仪先之,奇逢亦不应也。其后畿内盗贼数骇,容城危困,乃携家入易州五公山,门生亲故从而相保者数百家,奇逢为教条部署守御,而弦歌不辍。
入国朝,以国子祭酒征,有司敦趣,卒固辞。移居新安,既而渡河,止苏门百泉。水部郎马光裕奉以夏峰田庐,遂率子弟躬耕,四方来学,愿留者,亦授田使耕,所居遂成聚。
奇逢始与鹿善继讲学,以象山、阳明为宗,及晚年,乃更和通朱子之说。其治身务自刻砥,执亲之丧,率兄弟庐墓侧凡六年。人无贤愚,苟问学,必开以性之所近,使自力于庸行。其与人无町畦,虽武夫悍卒工商隶圉野夫牧竖,必以诚意接之,用此名在天下,而人无忌嫉者。方杨、左在难,众皆为奇逢危,而忠贤左右皆近畿人,夙重奇逢质行,无不阴为之地者。鼎革后,诸公必欲强起奇逢,平凉胡廷佐曰:“人各有志,彼自乐处隐就闲,何故必令与吾侪一辙乎?”居夏峰二十有五年,卒,年九十有二。
河南北学者,岁时奉祀百泉书院,而容城与刘因、杨继盛同祀,保定与孙文正承宗、鹿忠节善继并祀学宫,天下无知与不知,皆称曰夏峰先生。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而东林诸君子为党——目:示意,暗示 B.次第死厂狱——次第:依次
C.以国子祭酒——征:出征,征战 D.此名在天下——用:任用,起用

下列各项,全都能证明孙征君“好奇节”的一组是:()
①倾身为之②奇逢密上书承宗③率兄弟庐墓侧凡六年
④彼自乐处隐就闲⑤奇逢为教条部署守御⑥承宗欲疏请以职方起赞军事

A.①②③ B.②③⑥ C.①④⑤ D.④⑤⑥

列对本文的分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孙征君与鹿正、张果中勇敢地同魏忠贤斗争,不惜牺牲,因而被人们称为“范阳三烈士”。
B.孙承宗因为孙征君的上书,想进京面圣,从而弹劾魏忠贤,不料却被魏忠贤暗杀在半路上。
C.孙征君学问好,品德高,很多人都愿意向他求学,因而他所住之处自然地形成了村落。他死后黄河南北的学者都在百泉书院祭祀他。
D.到了清代,孙征君担任国子祭酒,虽然朝廷上下对他十分敬重,但孙征君在短短时间内,还是坚决请求辞职。

翻译下列句子
(1)负经世之略,常欲赫然著功烈,而不可强以仕。
(2)乃携家入易州五公山,门生亲故从而相保者数百家。
(3)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赤壁赋》
请用斜线(/)给下面文段中的划线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六处,多断无分,3分)
莆田林之栋善画兰,好游,闻兰所在则必往寻之樵者或告某山大壑中常闻兰花气特多茅棘虎豹不可行。林乃募壮士,执刀矢火攻,具裹粮,鸣金,入深谷中,若当劲敌者。至则兰叶长丈余,花大如掌。自是所画益奇变。
——《荒鹿偶谈》

请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划线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5处,共3分)
和峤性至俭,家有好李,王武子求之,与不过数十。王武子因其上直率将少年能食之者持斧诣园饱共啖毕伐之送一车枝与和公。问曰:“何如君李?”和既得,唯笑而已。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