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瑞士国家馆主体结构由两个承重的大小圆柱组成,左为“城市空间”,右是“自然空间”。“城市空间”的顶部是绿草如菌的屋顶。在“自然空间”参观者可以乘坐山地缆车从地面到屋顶参与奇特的乡村旅行,欣赏瑞士美丽的花卉,领略瑞士“欧洲屋眷”、“欧洲水塔”的独特乡村风貌。读图回答第5-6题。根据以上图文材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瑞士位居中欧,西接英国,南邻意大利,北与德国为邻 |
B.瑞士享有“欧洲屋脊”、“欧洲水塔”之称的原因是安第斯山脉横贯全境,地势高峻;多条大河从这里发源 |
C.瑞士水力资源丰富,利用率高 |
D.瑞士境内山脉的形成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运动有关 |
2010年上海世博会瑞士馆的许多设计展示了瑞士自然与人文地理特色,诠释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世博会主题。下列有关描述不正确的是:
A.瑞士为多山内陆国,山地缆车体现了瑞士山地特色 |
B.瑞士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终年温和多雨 |
C.瑞士是高度发达的工业国,城市化水平较高 |
D.“城市空间”和“自然空间”展示了“城市与乡村的互动” |
20世纪初至1980年代,洞庭湖面积不断减小。1998年以来,经过综合治理,如今洞庭湖的面积扩大了五分之一。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完成各题。洞庭湖容积减小将会导致
A.湖区生物多样性减少 | B.长江下游降水减少 |
C.湖区航运能力提升 | D.湖泊蓄洪能力增强 |
1998年以后,经过综合治理,洞庭湖各方面环境条件均有了改善。这一做法体现的人地关系思想是
A.地理环境决定论 | B.地理环境可能论 |
C.人类中心论 | D.人地协调论 |
城市区域空间结构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其发展演变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读某城市区域空间结构不同阶段的发展演变模式图,回答各题。图中四个阶段按时间的发展演变顺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 B.②①④③ | C.②③①④ | D.①④③② |
图中发展阶段表明
A.①阶段以农业为主体,中心城市辐射作用明显 |
B.②阶段区域以小城镇为主,内部经济差异比较小 |
C.③阶段现代化的交通运输网络已经形成 |
D.④阶段区域内部差异继续加大,区域处于不平衡状态 |
区域发展的不同阶段,人地关系的变化是
A.不协调---协调---不协调 | B.不协调---协调 |
C.协调---不协调---协调 | D.协调---不协调 |
下列四组省区全部属于东部经济地带的是
A.吉林、山西、湖南、海南 |
B.山西、内蒙古、陕西、广东 |
C.河南、黑龙江、江西、湖北 |
D.浙江、山东、北京、福建 |
我国是世界上区域差异最显著的国家之一,其主要原因是
A.我国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 |
B.我国幅员辽阔,地势高差大 |
C.历史上我国不同地区的地质作用差异很大 |
D.历史上我国战争、自然灾害等频繁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