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人为了让弟弟顺利取得任官的机会,故意在分家时,将优厚的部分归于自己,让弟弟取得贫瘠的土地。乡里民众因此盛赞其弟“能让”,故推荐这位弟弟参加政府的任官考试。这个故事里的选官制度所依据的标准最早是何时产生的?
| A.春秋战国 | B.两汉 | C.魏晋 | D.隋唐 |
从兴起的原因看,太平天国运动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
| A.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 | B.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 |
| C.农民阶级与外国资本主义的矛盾 | D.近代中国社会内部各阶级的矛盾 |
1853年英国控制的报纸宣扬:“叛乱的最后成功将是敌视在中国的外国人的信号……大清王朝被推翻,我们的损失将很大。”对这段文字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文中“叛乱”是指太平天国运动 |
| B.反映了中外反动势力之间矛盾的缓和 |
| C.在人民革命面前,中外反动势力根本利益具有一致性 |
| D.说明侵略者极端仇视中国革命 |
抗日战争时期的国民党
| A.坚持了抗战,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作出了贡献 |
| B.抗战开始时一度放弃反共立场,后来又恢复了反共立场 |
| C.抗战开始时实行全面抗战路线,后来执行片面抗战路线 |
| D.始终奉行的是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方针政策 |
1937年11月20日,国民政府发表宣言:“淞沪一隅,抗战亘于三月,各地将士,闻义赴难,朝命夕至,其在前线,以血肉之躯,筑成壕堑,有死无退。”淞沪会战的积极意义是
| A.取得了抗战以来的首次胜利 | B.推动了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 |
| C.粉碎了日军迅速灭亡中国的计划 | D.扭转了抗战初期的不利局面 |
据统计:从1938年2月至1943年8月,日寇对重庆大轰炸期间,共出动飞机9513次,投弹21593枚,炸死市民11889人,炸伤市民14100人。其战略目的主要是
| A.迫使国民政府投降 | B.为侵占重庆作准备 |
| C.分化抗日统一战线 | D.显示其武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