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通过粒子散射实验的研究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学说,该学说包括的内容有( )
A.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原子核 |
B.原子的全部正电荷集中在原子核内 |
C.原子的质量几乎全部集中在原子核内 |
D.原子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
在“探究决定导线电阻的因素”的实验中,待测金属丝的电阻Rx约为5 Ω,实验室备有下列实验器材:
A.电压表 (量程0~3 V,内阻约为15 kΩ)
B.电压表(量程0~15 V,内阻约为75 kΩ)
C.电流表 (量程0~3 A,内阻约为0.2 Ω)
D.电流表 (量程0~0.6 A,内阻约为1 Ω)
E.变阻器R1(0~100 Ω,0.6 A)
F.变阻器R2(0~2000 Ω,0.1 A)
G.电池组E(电动势为3 V,内阻约为0.3 Ω)
H.开关 S,导线若干
(1)为减小实验误差,应选用的实验器材有____________________(填代号).
(2)为减小实验误差,应选用图实-5-24中________[填(a)或(b)]为该实验的电路原理图,
并按所选择的电路原理图把图实-5-25中的实物图用线连接起来.
(3)若用毫米刻度尺测得金属丝长度为60.00 cm,用螺旋测微器测得金属丝的直径及两电
表的示数如图所示,则金属丝的直径为__________mm,电阻值为________Ω.
某物理学习小组的两位同学采用“伏安法”测金属丝的电阻的实验中,根据同一组数据进行正确描点后,甲、乙两位同学根据自己的理解各作出一条图线,如图甲、乙所示,根据你对实验的理解,你认为________同学的图线正确,根据你选择的图线算出该金属丝的电阻为________Ω.(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将图所示的螺旋测微器的读数写出来.
甲.______mm 乙.______cm
在“探究决定导线电阻的因素”的实验中,以下操作中错误的是 ( )
A.用米尺测量金属丝的全长,且测量三次,算出其平均值,然后再将金属丝接入 电路中 |
B.用螺旋测微器在金属丝三个不同部位各测量一次直径,算出其平均值 |
C.用伏安法测电阻时采用电流表内接法,多次测量后算出平均值 |
D.实验中应保持金属丝的温度不变 |
如图实甲所示,电压表V1、V2串联接入电路中时,示数分别为6 V和4 V,当只有电压表V2接入电路中时,如图实-7-14乙所示,示数为9 V,电源的电动势为( )
A.9.8 V | B.10 V | C.10.8 V | D.11.2 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