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根据下列实验现象所做的解释或所得的结论错误的是

 
操作及现象
解释或结论
A
将一小块刚用酸处理过的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铝熔化而不滴落。
铝表面很快形成熔点比铝高的氧化膜,氧化膜包住了熔化的铝
B
将一小块金属钠投入盛有无水乙醇的试管中,钠块表面产生气泡。
乙醇分子中含有羟基
C
向CaCl2溶液中加入过量Na2SO4溶液,静置后向上层清液中滴加Na2CO3浓溶液,产生白色浑浊。
白色浑浊为CaCO3,化学反应具有可逆性,化学反应的进程都有一定的限度
D
向2 mL淀粉溶液中加入稀硫酸,加热2 min,加入新制Cu(OH)2在加热,无明显现象。
淀粉在酸性条件下不水解
科目 化学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容易
知识点: 碳族元素简介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如下图所示,将紧紧缠绕不同金属的铁钉放入培养皿中,再加入含有适量酚酞和NaCl的琼脂热溶液,冷却后形成琼胶(离子在琼胶内可以移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中铁钉附近呈现红色
B.b中铁钉上发生还原反应
C.a中铜丝上发生氧化反应
D.b中铝条附近有气泡产生

2013年3月我国科学家报道了如图所示的水溶液锂离子电池体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a为电池的正极
B.放电时,b极电极反应式:Li-e-=Li+
C.放电时,a极锂的化合价发生变化
D.放电时,溶液中Li+从b向a迁移

甲醇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中将甲醇蒸气转化为氢气的两种反应原理是
①CH3OH(g)+H2O(g)=CO2(g)+3H2(g); △H=" +" 49.0 kJ·mol-1
②CH3OH(g)+1/2O2(g)=CO2(g)+2H2(g);△H=-192.9 kJ·mol-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H3OH的燃烧热为192.9 kJ·mol-1
B.反应①中的能量变化如上图所示
C.CH3OH转变成H2的过程一定要吸收能量
D.根据②推知反应:CH3OH(l)+1/2O2(g)=CO2(g)+2H2(g) 的△H>-192.9kJ·mol-1

四种离子aW3+bX+cY2dZ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W、Y的原子序数a>c B.离子的还原性Y2<Z
C.原子最外层电子数Y<W D.离子半径X>Z

某反应的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B.b表示的有催化剂
C.催化剂能降低正、逆反应的活化能
D.逆反应的活化能大于正反应的活化能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