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的研究方法是取得成功的关键,假说—演绎法和类比推理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下面是人类探明基因神秘踪迹的历程:
①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提出遗传因子(基因) ②萨顿研究蝗虫的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中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 ③摩尔根进行果蝇杂交实验:找到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他们在研究的过程所使用的科学研究方法依次为
A.①假说—演绎法②假说—演绎法③类比推理 |
B.①假说—演绎法②类比推理③类比推理 |
C.①假说—演绎法②类比推理③假说—演绎法 |
D.①类比推理②假说—演绎法③类比推理 |
在相同光照和温度条件下,空气中CO2含量与植物光合产量(有机物积累)的关系如右图所示。理论上能更有效地利用CO2,使光合产量高于m点的选项是( )
A.若a点在a2,b点在b2时 |
B.若a点在a1,b点在b1时 |
C.若a点在a2,b点在b1时 |
D.若a点在a1,b点在b2时 |
下列有关光合作用过程中物质的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终止CO2的供应,C3的含量先短暂下降,再稍微回升后与C5形成新的平衡 |
B.增加光照,C3的含量将持续下降,C5的含量将持续上升 |
C.ATP和还原氢的含量是由光照决定的,与CO2的变化没有关系 |
D.无论增加光照或是增加CO2的浓度,有机物的产量都不一定增加 |
在一个密闭的玻璃容器中养着一株植物,向其中充入用18O标记的H2O,放于适宜光照下培养。请问18O要在有机物中出现,至少需要经过几层磷脂双分子层( )
A.4 | B.7 | C.8 | D.14 |
乳酸菌是一种厌氧菌。在一个固定容积的培养液中,单位时间内在不同的氧气浓度下,下图所示的相关指标与实际相符的是( )
下图表示某绿色植物在生长阶段内物质的转变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④过程产生的ATP最多,①过程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ATP中 |
B.进行②过程的CO2只来自大气,产生的C6H12O6存在于液泡中 |
C.进行③过程时需有水参与,产生少量ATP |
D.给植物浇H218O,叶肉细胞会产生C18O2,④过程不会产生H218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