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自朝鲜战争起,美国全球扩张和争霸进一步加强,海外军事开支和各种“援助”名目繁多。这些开支50年代平均每年53亿美元,60年代平均每年近60亿美元,70年代前3年平均每年71亿美元。
——《世界经济统计简编(1978》
材料二:1950—1975年间,美国工业生产平均年增长3.8%,英、法、联邦德国平均为5.4%,日本为12.4%。1951—1977年,美国工业劳动生产率平均增长3.2%,日本为8.8%,联邦德国为4.4%,法国为4.3%。
——宋则行、樊亢《世界经济史》
材料三:美国的进出口贸易情况表(单位:亿美元)
| 年份 |
1950 |
1960 |
1970 |
1973 |
| 与日本的贸易 |
﹢2.4 |
﹢2.0 |
﹣15.9 |
﹣19.4 |
| 与西欧国家的贸易 |
﹢2.0 |
﹢10.7 |
﹣5.8 |
﹣17.8 |
注:﹢为顺差,﹣为逆差。
——《当代世界经济概论》
材料四:资本主义世界黄金外汇储备比重变化表(%)
| 年份 |
1937 |
1950 |
1960 |
1971 |
1972 |
| 资本主义世界 |
100 |
100 |
100 |
100 |
100 |
| 美国 |
46.4 |
48.5 |
31.2 |
9.7 |
7.6 |
| 日本 |
6.1 |
1.3 |
3.2 |
12.4 |
12.3 |
| 西欧共同体 |
— |
— |
26.5 |
30 |
29.6 |
——《当代世界史资料选辑》(第二分册)
请回答:
1973年,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结合材料说明其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拉斐尔、米开朗琪罗、达芬奇是文艺复兴美术三杰,拉斐尔擅长画圣母像,虽是宗教题材,但画中圣母、圣子有母亲的柔美、孩子的天真。这就是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的创作特征,通过宗教题材展现对美的理解,抒发作者情感。
(1)据材料一指出“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的创作特征”,同时指出此时艺术家对宗教的态度。(3分)
材料二 下图是宗教改革时期的一幅画
注:中间是天平,天平的右端向下倾斜,里面装着《圣经》,旁边站着信士,而天平的左端站着的是教皇、红衣主教等,他们被翘起。
(2)据材料二概括其反映的宗教思想,并指出其实质。
材料三孟德斯鸠对资产阶级的国家和法的学说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在洛克分权思想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三权分立”学说;他特别强调法的功能,他认为法律是理性的体现;孟德斯鸠提倡资产阶级的自由和平等,但同时又强调自由的实现要受法律的制约,政治自由并不是愿意做什么就做什么。他说“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如果一个公民能够做法律所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有自由了。因为其他的人也同样会有这个权利。”
(3)据材料三指出“孟德斯鸠对资产阶级的国家和法的学说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与材料一体现的运动相比,孟德斯鸠的思想有何进步之处?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体系奠基的时期。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导致了生产关系的变革,……这也就从根本上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开拓了道路,……私学的兴起,造就了一大批士人。思想的解放,……更促成了包括科学技术在内的学术繁荣。所以,这一时期成为中国科学技术体系奠基的年代是顺理成章的。
——《中国科学技术史稿》
(1)依据材料一,分析说明春秋战国成为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体系奠基时期的原因。
材料二 陈寅格认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文化繁荣的表现。
材料三各种文学,都是应环境而产生的。推崇文学的人,虽喜欢说文艺足以煽起风来,但在事实上,却是政治、经济先行,文章后变。
——鲁迅:《现今的新文学概观》
(3)明清时期是我国小说发展史上的重要时期,请结合明清史实证明材料三观点。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想回到西周,维护奴隶制,政治上是保守主义者,有他的落后一面,但他是伟大的史学家、教育家和人道主义的倡导者,他在历史文化遗产的继承、整理和传播上有卓越的贡献。
——《论孔子思想》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孔子被认为是“保守主义者”和“人道主义者”的思想依据各指的是什么?
材料二其实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两汉400余年,它渐渐由孔孟时期的原始儒学衍化为掺杂了诸子思想和古代迷信的庞杂思想体系,……与其说儒家思想征服了汉代学者,不如讲是汉代学者改造了儒家思想。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2)据材料二,指出“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是指什么?结合史实指出汉代学者是如何改造儒家思想的?(5分)
材料三 “孔学则严等差,贵秩序,而措而施之者,归结于君权。……于帝王驭民,最为合适,故霸者窃取而利用之以宰制天下”“儒教之最缺点者,在专为君说法,而不为民说法”。
——梁启超《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儒学统一时代》
(3)据材料三概括梁启超的观点,并结合汉代以后的史实说明其合理性。(3分)
阅读材料(13分)
材料一欧洲文艺复兴的策源地在意大利,宗教改革的故乡在德国,启蒙运动的中心在法国,决非偶然,它们显然是由各自深刻而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所决定的。
——摘自董小燕《西方文明:精神与制度的变迁》
材料二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和艺术家发现有可能用多种方法,把古典思想和哲学同基督教信念、对人的信任和对上帝的信任结合起来,或者至少互相容纳起来。彼得·盖伊在《启蒙运动》一书中认为:“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文人中间,完全世俗的、完全清醒的世界观,相对来说是很少见的……神圣的东西仍是文艺复兴时期雕塑家、建筑师和画家的中心主题。”
——阿伦·布洛克:《西方人文主义传统》
材料三启蒙运动时期体现出一个显著的特征:人们热切地从各个层面来审视宗教信仰。虽然基督教在很多方面受到抨击,抨击者本身却潜心研究宗教信仰和神学……人们考察宗教信仰的基础,运用启蒙运动的基本方法和观念来求得答案。宗教批判者和宗教学者充分运用理性、比较分析和历史研究的方法……确实,18世纪下半叶,法国启蒙运动开启了使法国社会世俗化和基督教化的运动,但他们对待宗教的态度只是启蒙人士所持的多种宗教观中的一种。启蒙运动的一个特点是强烈地要求实行宗教宽容。
——摘编自彼得·赖尔等编《启蒙运动百科全书》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各自深刻而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分别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三,分别指出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和18世纪的启蒙学者对待宗教的态度。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你们不能只追求荣誉和享乐,要知道,知识才是美德。你们不能只注意金钱和地位,而不注意智慧和真理。你们不要老想着人身和财产,而首先要改善你们的心灵。金钱不能买到美德,美德却能产生一切美好的东西。这就是我的教义。
——苏格拉底
材料二 知是心之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
——王阳明《传习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格拉底演讲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分析苏格拉底和王阳明思想的异同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