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535年某画家写道“许多已经湮没的事物将要再生”。
材料二:人文主义小说《巨人传》描写这1533年时人们都相信存在着一千年的精神黑暗。相继而来的将不会是新生,而是真理的重新恢复。
材料三: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巨大成就极为欢欣。他们认为这是一次精神的新生,而不是像花开花落那样,只是周而复始的重复。
材料四:18世纪的学者费内隆写道,在16世纪,人们将“文艺复兴”一词只理解为恢复古代传统。
——保罗·富尔《文艺复兴》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二,说明“已经湮没的事物”指的是什么?被湮没的原因是什么?
(2)就材料三所说文学、艺术方面的巨大成就各举二例,并指出它们是否属于被湮没的事物及理由。
(3)材料四与前三条材料中哪一条有矛盾?表现在何处?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两次世界大战统计表
战争 |
参战 国家 |
战争范围 |
卷入 人口 |
新式武器 |
伤亡人数 |
经济损失 |
第一次 世界大战 |
30多个 |
400万平方公里 |
15亿 |
飞机、坦克、潜艇等 |
3000多万 |
3400多亿美元 |
第二次 世界大战 |
61个 |
2200万平方公里 |
17亿 |
原子弹等 |
9000多万 |
40000亿美元 |
材料二
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美国“9·11”事件结合材料一指出20世纪前半期战争的新变化?
依据材料二分析20世纪后半期威胁世界和平的因素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产生的历史背景。对比材料一与材料二,20世纪前半期与后半期的世界形势的主流有何不同?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路德等改革家)提出改革婚姻制度的主张,具体内容是:制订新的婚姻法规,废除秘密婚姻(秘密婚姻原指男女两人在教士面前互换婚誓后所构成的正式婚姻,它不经过婚礼,也不需要取得父母的同意和公众的承认),政府的世俗法庭批准婚姻或由经政府授权的教会法庭来审核批准婚姻登记等。新的婚姻法规定,结婚不再属于宗教七大圣仪之一。
材料二新教的婚姻改革家们在付诸实践的时候比较保守,往往没有家长同意的签字就不给办理结婚登记,这使得父母们实际上控制了儿女的婚姻。新教徒视婚礼为大事,强调必须举行公开的婚礼,并且一定要有证婚人,才算完成了结婚。
——以上材料均摘自史仲文、胡晓林《世界近代前期宗教史》据材料一、二,概括新教徒结婚的条件?
在婚姻改革前后,婚姻的主导力量发生了怎样变化?上述婚姻改革对西欧社会产生怎样的积极影响?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有生法,有守法,有法于法。夫生法者,君也;守法者,臣也;法于法者,民也。”
——《管子•任法》
“制定宪法与拥立德高望重者为王的理由是相同的。因为人们始终在求索的就是在法律面前享有平等的权利。因为凡是权利,就应当人人共享,否则就不能算是权利。如果人们能够通过某个公正善良者之手达到自己的目的,他们就心满意足了;但是他们要是没有这样的好运,那就只好制定法律,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人都一视同仁。”
——(古罗马)西塞罗《论责任》
材料二 在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资产阶级颁发了一系列法律文件来巩固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1689年英国议会制定的《权利法案》,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被视为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确立的标志;1776年北美大陆会议发表的《独立宣言》,以资产阶级启蒙思想为根据,宣告了美利坚合众国的诞生,是美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被视为最早的“人权宣言”;1787年美国制定的1787年宪法,规定了美国的一整套国家体制,被视为近代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1789年法国制宪会议发表的《人权宣言》,以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原则,否定了封建主义的王权和特权。1875年法国国民议会颁布《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确立了共和政体。依据材料一,比较管子和西塞罗在法的问题上的认识有何不同?
依据材料二,指出西方近代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确立的特点。
依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国家政治制度的形成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如果可以把1492年看作全球化的开始,那么大致可以看出全球化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首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人开创了现代全球化;然后是大英帝国、法国、比利时等欧洲国家开始大规模向全球殖民,这一阶段大致以英国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开始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第三阶段是美国和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全面崛起,取代英国成为主导全球化大趋势的两大核心;第四阶段是从海湾战争开始,苏联解体,美国开始独自引领全球化潮流,即开始努力构建一个美国模式的全球社会。
——白海军《2049,相信中国》材料中把1492年看作全球化的开始,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试为作者提供历史依据。
在第二阶段推动英法等欧洲国家大规模全球殖民扩张的动力是什么?该时期的“全球化”对19世纪四十至六七十年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二战后初期,美国为成为主导全球化的核心之一,采取哪些措施谋取经济霸权?针对第四阶段的情况,我国又该如何应对?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个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把市场,实际上就等于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二在某种意义上说,他挽救了市场经济。就是说,市场经济不是没有毛病,出了一些毛病,在30年代的时候,那么,他引进了一些新政,然后使市场经济又回到了一个比较健康发展的轨道。……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市场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干预这只“看得见的手”联合起来,共同影响经济,市场的作用和政府的作用同时得以发挥。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三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邓小平文选》材料一中所说的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得益于什么政策?为什么说“这个结果”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突破?(2分)
材料二中的“他”指的是谁?他所开创的市场经济新模式与以往相比,最大的特点是什么?(2分)
材料三中“僵化”的苏联模式指的是什么?列举二战后苏联对该模式进行改革的主要代表人物。对于该模式的评价,有人认为,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也有人认为,它影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是走向正确所必须付出的代价。你是如何评价的?(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