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世界地图上的一段纬线。P点以西为海洋,Q点以东为海洋,PQ为陆地。回答 15——16题
PQ线位于 ( )
A.北半球,东半球 | B.南半球,西半球 |
C.北半球,西半球 | D.南半球,东半球 |
Y地所在国 ( )
A.处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
B.东岸附近海域有寒流流过 |
C.是世界主要的小麦生产和出口国之一 |
D.是世界主要水稻生产国之一 |
下图从a→c→b→c→a是某地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情况,读图回答1-2题该地所处的纬度位置是()
A.16°26′N | B.7°S | C.29°26′S | D.16°26′S |
a所代表的日期是()
A.北半球的夏至日 | B.北半球的冬至日 |
C.北半球的秋分日 | D.北半球的春分日 |
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通过水循环、大气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了一个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读图回答1~3题。若此图为海陆间水循环侧视图,则( )
A.a为海洋b为陆地 |
B.环节③为陆地提供了重要的淡水资源 |
C.环节②表示植物蒸腾和陆地水蒸发 |
D.环节③④均能造成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 |
若此图表示的是某大洋环流示意图,且c、d两地全年昼夜等长,则( )
A.①洋流为西风漂流,性质属于寒流 |
B.②洋流附近可能有沙漠和大型渔场分布 |
C.④洋流势力强大,沿岸地区形成面积广大的热带草原区 |
D.此洋流圈是北半球中低纬海区的大洋环流 |
如图示区域位于南印度洋,且c、d两地全年昼夜等长,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处海域位于非洲板块 | B.②处海域位于印度洋板块 |
C.③洋流流向随风向而出现季节性改变 | D.④位于板块消亡边界附近 |
一般认为岩浆的主要发源地是()
A.地壳 | B.下地幔 | C.软流层 | D.地核 |
关于地壳和岩石圈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岩石圈就是整个地壳 |
B.岩石圈为地壳的一个组成部分 |
C.地壳和上地幔是由岩石组成的,合称岩石圈 |
D.地壳为岩石圈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以岩石圈的厚度大于地壳 |
读图5(阴影表示黑夜)判断下列各题。
图5此时太阳直射的地理坐标是()
A.0º,30ºE | B.0º,60ºE |
C.30ºE,30ºW | D.0º,120ºE |
此时有两条经线两侧日期不同,这两条经线是()
A.日界线本初子午线 | B.0º,180º |
C.0º,150ºW | D.150ºW,180º |
此时北京时间和北极圈上日落的时间分别是()
A.10时,12时 | B.12时,16时 |
C.14时,16时 | D.18时,18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