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60年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回答11—12题。
建国60年来,我国GDP实际增长77倍,人均GDP超过3 000美元;财政收入增长1000倍;外汇储备增长10000倍,位居世界第一;进出口贸易总额位居世界第三。中国完成了从农业社会向工业化中期阶段的伟大跨越。从生产关系角度看,新中国取得如此巨大经济成就的根本原因是(   )

A.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B.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C.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D.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分配制度

60年弹指一挥间。行驶在“快车道”上的中国经济,给国家建设带来了天翻地覆的变化。1950年,我国财政收入只有区区62亿元,到2008年突破6万亿元大关,近60年增长了约l000倍!这说明(  )

A.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
B.分配政策是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
C.财政收入决定着经济的发展
D.国家财政直接影响国家职能的有效发挥
科目 政治   题型 单选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国家结构形式的选择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一个地区的经济强弱是动态的、可以浮动的,但是民族的文化却是自己国家永远的一张王牌,尤其是拥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国。“这段话的合理内涵有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②文化有顽强的生命力
③传统文化不因时而变④文化与经济相互促进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文化重建是汶川地震灾区恢复重建的重要内容。三年多来,当地政府积极修复都江堰古建筑群等一批文化遗产,重视培养羌绣、羌笛演奏等传统艺术的新传人,鼓励编排《羌魂》等原生态歌舞作品。灾后恢复重建之所以重视继承传统文化是因为
①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结晶②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③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④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最近,河北农业大学一群毕业生默默帮助病逝同学李宝元父母的事迹被广为传颂。15年前毕业之际,有人提议“宝元的父母咱们得管”,一个算不上约定的“约定”,让两位老人15年收到了15张汇款单和56封信。同学们用实际行动使扶危济困、重情信诺的传统美德在当代得到完美绽放。这一事迹表明
A 传统道德准则完全适应现代生活
B 中华文化的具体内涵是亘古不变的
C 传统道德对今天人们的价值选择有深刻影响
D 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台湾果农为提高水果附加值,把冰激凌灌入柿饼中,使之具有双重口味,并别出心裁地将其取名为“你柿我的冰激凌”。由于加入了文化元素,该商品推向市场后受到消费者热捧。这体现了
A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B 文化创新决定社会实践的发展
C 文化总能推动经济的发展 D 文化发展要以经济发展为基础

“双百”人物(一百位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一百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用自己的言行,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让我们在感动中实现精神的升华。他们的身上折射出,在当代中国
A 民族精神生生不息,历久弥新 B 核心价值博大精深,人人践行
C 中华美德治国化民,指引方向 D 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凝聚力量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