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县竹枝词》有诗云:“卅年求富更求强,造炮成船法仿洋。海面未收功一战,总归虚牝掷金黄。”与上述内容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A.第二次鸦片战争 | B.中法马尾海战 |
| C.中日甲午战争 | D.八国联军侵华 |
英国曼彻斯特在17世纪时人口不超过1万人。从1786年阿克莱特纱厂的第一个烟筒立起,15年后拥有蒸汽机的纺纱厂发展到50个;1790年人口发展到5万,到1801年猛增至9.5万人,到1841年又增至35万人。曼彻斯特的发展印证了
| A.殖民扩张促进了其发展 | B.工业革命促进了城市化的进程 |
| C.大企业制度的出现激发了城市活力 | D.世界市场最终确立的全过程 |
17世纪以来,荷兰与英国相继崛起.两国崛起的相似因素在于
| A.进行海盗式劫掠 | B.最早探寻新航路 |
| C.通过垄断性贸易公司殖民扩张 | D.率先开展了工业革命 |
文明史观认为,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用文明史观来分析新航路开辟这一历史事件,形成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 A.西欧终于走出中世纪的黑暗 | B.树立起西欧工业文明的形象 |
| C.为商业资产阶级开辟新的贸易场所 | D.开辟人类文明联结的新航线 |
《青年博览》2008年11月上半月刊有一段话:“是哥伦布,给美洲带来了今天的繁荣”。当美国总统小布什在一年一度的“哥伦布日”高声赞美之时,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却呼吁取消这个节日。他说,哥伦布,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侵略与种族灭绝的先锋。对这段话理解不正确的是
| A.野蛮、血腥的殖民活动给落后地区带来了灾难 |
| B.世界联系随着殖民活动日渐加强 |
| C.工业革命的成果随着哥伦布扩展到美洲 |
| D.美洲的传统社会随哥伦布遭到灭顶之灾 |
《阿凡达》是一部运用3D技术制作的电影,目前已创造了超过27亿美元的全球票房。并带动了3D相关产业的发展。这体现了
①文化对经济的重大影响②文化是政治经济的反应
③文化生产力的日趋重要④文化以经济发展为基础
|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