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4~1907年中国兴起了一个兴办实业的新浪潮,有人描述当时的情景说:“相信能认购一股就等于收回一份利权,于是争相认购股份,引起了全国到处创办股份、合伙或独资经营的新企业。”以上材料说明这次兴办实业的浪潮
| A.与中国人民挽救民族危机相联系,带有爱国的性质 |
| B.直接推动力是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
| C.欧洲列强放宽了对中国经济侵略是主要原因 |
| D.是民国政府鼓励发展实业政策的结果 |
俄国某学者指出:“村社制度——这一已经成为人民群众社会生活中的自然形式的古老传统,在我看来,正是1917年政治文化的基础。”作者认为()
| A.工农苏维埃根植于村社民主传统 |
| B.村社制度是无产阶级政权的前身 |
| C.村社制度导致俄国十月革命爆发 |
| D.二月革命后建立了工兵苏维埃政权 |
亚当·斯密在其撰写的《道德情操论》(1759年)中主张:“政府应公平分配财富,以达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然而资本主义发展的事实却与之背道而驰。”为实现这一目标,率先在政治方面进行的实践是()
| A.《共产党宣言》 的发表 | B.罗斯福新政的实施 |
| C.巴黎公社的建立 | D.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 |
清政府曾严禁商人参预朝廷饷银的汇兑业务,1862年却准许户部请求,利用民间票号的资金和汇兑网络解决朝廷饷银的调度问题。这一变化反映出()
| A.票号成为清政府财政的支柱 |
| B.太平天国运动影响清政府财政运作 |
| C.洋务派开始控制国家金融体系 |
| D.清政府利用商人应对外国资本冲击 |
1899年美国照会英、德、俄、法、意、日等国,提出在中国实行商业机会均等的主张,1900年又补充了保持中国领土和行政权力完整的条款。上述政策()
| A.导致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
| B.使清政府改变了对义和团的态度 |
| C.扩大了美国在中国的权益 |
| D.推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
根据美国1787年宪法,众议员名额按照各州人口比例分配,各州人口数“按自由人总数加上所有其他人口的五分之三予以确定”。这一规定违背了《独立宣言》中提倡的 ( )
| A.主权在民原则 | B.天赋人权原则 |
| C.各州自治原则 | D.各州平等原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