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学校生物兴趣小组用伊乐藻进行光合作用的实验,将一枝伊乐藻浸在加有适宜培养液的大试管中,以白炽灯作为光源,移动白炽灯调节其与大试管的距离,分别在10℃、20℃和30℃下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不同距离下单位时间枝条产生的气泡数目,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实验研究的是光照强度和温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 |
B.A点和C点的主要限制因素分别为温度和光照强度 |
C.B点条件下伊乐藻能进行光合作用 |
D.若在缺镁的培养液中进行此实验则B点向右移动 |
关于现代生物技术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蛋白质工程可合成自然界中不存在的蛋白质 |
B.体细胞杂交技术可用于克隆动物和制备单克隆抗体 |
C.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用于植物茎尖脱毒 |
D.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可用于转基因动物的培育 |
如图为基因工程的部分操作过程示意图,甲~丁代表各不同阶段参与作用的成分。根据图示资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菌中的质粒都可以作为甲 |
B.丙是生物体内的RNA分子 |
C.乙和丁所用的酶相同 |
D.图中各个过程都可在试管内完成 |
下图为DNA分子的某一片段,其中①②③分别表示某种酶的作用部位,相应的酶依次是()
A.DNA连接酶、限制酶、解旋酶 |
B.限制酶、解旋酶、DNA连接酶 |
C.解旋酶、限制酶、DNA连接酶 |
D.限制酶、DNA连接酶、解旋酶 |
基因工程中,需使用特定的限制酶切割目的基因和质粒,便于重组和筛选。已知限制酶Ⅰ的识别序列和切点是—G↓GATCC—,限制酶Ⅱ的识别序列和切点是—↓GATC—。根据下图示判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目的基因和质粒均用限制酶Ⅱ切割 |
B.目的基因和质粒均用限制酶Ⅰ切割 |
C.质粒用限制酶Ⅱ切割,目的基因用限制酶Ⅰ切割 |
D.质粒用限制酶Ⅰ切割,目的基因用限制酶Ⅱ切割 |
限制酶是一种核酸切割酶,可辨识并切割DNA分子上特定的核苷酸碱基序列。下图为四种限制酶BamHⅠ、EcoRⅠ、HindⅢ以及BglⅡ的辨识序列。箭头表示每一种限制酶的特定切割部位,其中哪两种限制酶所切割出来的DNA片段末端可以互补黏合?其正确的末端互补序列是什么( )
A.BamHⅠ和EcoRⅠ;末端互补序列为—AATT— |
B.BamHⅠ和HindⅢ;末端互补序列为—GATC— |
C.EcoRⅠ和HindⅢ;末端互补序列为—AATT— |
D.BamHⅠ和BglⅡ;末端互补序列为—GAT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