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看,农奴制危机主要表现在:
| A.新思潮涌动 | B.农奴起义不断 |
| C.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工业发展 | D.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 |
某论文把巴拿马运河开通、印度向英国出口棉花、华工赴美参与修建铁路、法国向俄国输出资本等作为重要证据。该论文的主题最可能是
| A.美国经济的崛起 | B.工业革命在欧洲的扩散 |
| C.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 |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

1494年,西班牙和葡萄牙在教皇仲裁下,划定了一条如图所示的分界线。这意味着
| A.两国当时的航海成果得到承认 |
| B.大西洋是两国争夺的焦点 |
| C.其他国家被永远排除在殖民争夺之外 |
| D.开辟新航路的目的是传播基督教 |
1959年某部门根据历年全国工业生产统计数据制订了下表。从下表推出的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 年代 |
1953 |
1954 |
1955 |
1956 |
1957 |
1958 |
| 增长率(%) |
30.2 |
16.2 |
5.6 |
28.2 |
11.4 |
66 |

| A.工业生产取得巨大成就 |
| B.工业生产基础比较雄厚 |
| C.中国已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 |
| D.工业生产的最高增长率是最低增长率的近12倍 |
我国某部宪法将国家性质表述为:“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这一表述说明当时
| A.三大改造尚未完成 | B.资产阶级已被消灭![]() |
C.人民公社体制已经建立 | D.经济基础还十分薄弱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了
| A.总统制 | B.联邦制 | C.君主立宪制 | D.责任内阁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