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2月28日至3月28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公开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各界人士可通过电子邮件、教育部门户网站发帖和来函形式向相关部门提出意见建议。这表明
A.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基础性作用 |
B.国家权力机关科学决策、民主决策 |
C.公民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参与民主管理 |
D.决策机关拓宽民意反映渠道 |
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继续把扩大内需作为“稳增长”的“战略基点”,突出强调通过保障和改善民生来强化内需市场特别是消费需求。从影响消费的因素角度说明政府扩大消费需求的措施有
①生产决定消费,政府要加大在经济建设方面的财政支出,促进生产发展
②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政府要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③物价总水平影响消费水平,政府要限制物价的大幅波动
④居民的消费观影响消费水平,政府要引导消费者适度消费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否认罪责就意味着重犯。我们不应因一个民族中有少数军国主义分子发起侵略战争就仇视这个民族,战争的罪责在少数军国主义分子而不在人民,但人们任何时候都不应忘记侵略者所犯下的严重罪行”。习近平主席在国家公祭仪式上的讲话体现的哲理是
①价值选择促使人们清醒认识和正视历史
②认识历史必须坚持唯物史观,反对唯心史观
③矛盾具有特殊性,必须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④价值观对人们正确认识和评价历史有积极导向作用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2014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会议指出:“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要完善区域政策,促进各地区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要继续实施。”中央优化经济发展空间布局的思路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①整体和部分相辅相成,办事情必须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
②系统由要素构成,关键要素能够优化系统的空间布局
③联系是发展的条件,要善于建立联系促进发展
④运动和静止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③④ |
视错觉就是当人观察物体时,基于经验主义或不当的参照形成的错误的判断和感知。有时候眼见的东西并不一定为实,也许你看见的东西并不一定存在,而是你的大脑认为它存在。这表明
①错觉的客观存在表明了其具有物质性
②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有时并不是物质的反映
③意识依赖于物质,错觉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④错觉是在一定条件下个体对客观事物的歪曲反映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③④ |
今年全国两会把2015年定位为“全面深化改革关键之年”“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开局之年”“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收官之年”。材料体现的哲学道理有
A.量变为新的质变开辟道路 |
B.事物的性质主要的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 |
C.主要矛盾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 |
D.真理的最基本属性是客观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