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虽不能动,但却具有某些防御机制以对抗外界的伤害,如利用体表的毛、刺、几丁质或木栓质来保护植株本身免于受伤害;也会利用囊泡内的次级代谢物(如植物碱和单宁酸等)来防御掠食者;更会分泌化学物质抑制别种植物的种子萌芽或生长,以降低资源竞争。有些植物的次级代谢物可用于制药,如奎宁()。无论草食动物或侵略者是否存在,这些防御构造或化学物质一直存在植物体。
伤害也可诱导植物产生防御机制,如叶片被寄生蜂咬伤时,植物会快速产生与草食动物消化酵素结合的蛋白酶抑制剂。从蕃茄的实验结果得知,受伤的叶子会将系统素前驱蛋白切割出由18个胺基酸组成的系统素(),经由受伤组织的细胞壁或细胞间隙运输到邻近的韧皮部,再传送到整个植物体。系统素会与细胞膜的受器结合,引起细胞内产生茉莉酸( ),并传讯给细胞核内相关的基因,使整株植物产生蛋白酶抑制剂,达到防御的效果。茉莉酸在系统素所引起的防御机制类似动物细胞中的何种分子或角色?()
A. |
诱导物 |
B. |
转录因子 |
C. |
第二传讯者 |
D. |
第一传讯者 |
一只雌鼠的一条染色体上某基因发生了突变,使野生型性状变为突变型性状。该雌鼠与野生型雄鼠杂交,F1的雌、雄中均既有野生型,又有突变型。若要通过一次杂交试验鉴别突变基因在X染色体还是在常染色体上,在F1中选择杂交的个体最好是()
A.野生型(雄)×突变型(雌) | B.野生型(雌)×突变型(雄) |
C.野生型(雌)×野生型(雄) | D.突变型(雌)×突变型(雄) |
右图是人体性染色体的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位于Ⅰ区基因的遗传只与男性相关 |
B.性别受性染色体控制,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无关 |
C.位于Ⅲ区的致病基因的遗传都表现为男性多于女性 |
D.性染色体只存在于生殖细胞中 |
DNA分子经过诱变,某位点上一个正常碱基(设为P)变成了尿嘧啶。该DNA连续复制两次,得到4个子代DNA分子相应位点上的碱基对分别为U-A、A-T、G-C、C-G,推测"P"可能是()
A.胸腺嘧啶B.胞嘧啶 C.胸腺嘧啶或腺嘌呤 D.胞嘧啶或鸟嘌呤
下列对右上图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因为细胞中有中心体⑨且无细胞壁,可以断定该细胞为动物细胞 |
B.④是一条染色体,包含2条染色单体①、③,2条染色单体由一个着丝点②相连 |
C.细胞中有2对同源染色体,即④和⑦为一对同源染色体,⑤和⑥为另一对同源染色体 |
D.在后期时,移向同一极的染色体均为非同源染色体 |
下列代谢过程和现象中,与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无关的是()
A.艾滋病病毒在寄主细胞中进行的繁殖 |
B.烟草花叶病毒的RNA在宿主细胞中的复制过程 |
C.真核生物中遗传物质的复制、转录及翻译 |
D.精原细胞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的联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