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人体内钠离子恒定非常重要,主要由肾脏调节,图3是一个肾元的构造示意

图。试回答下列问题。
1. 血浆中的钠离子浓度是150 mmol/L。血
液从肾动脉流经肾脏时发生过滤作用
(图3箭号所示)。若平均每分钟有
125 mL的血浆从丝球体过滤入肾小管,
则每天肾脏过滤的钠离子是多少mmol?
2. 若常人每天从尿液中排出的钠离子约


图3 肾元构造示意图

150 mmol,则A肾脏对钠离子的再吸收

量是多少mmol?B再吸收率是多少百分比
3. 肾脏再吸收钠离子是发生在图中甲、乙、丙和丁的哪些管段
4. 醛固酮可促进哪些管段对钠离子的再吸收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图是胰腺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A液为,B液为,C液为,三者共同构成了胰腺组织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这个液体环境称为     
(2)胰腺组织细胞可分泌胰酶和胰岛素,其中可进入血液,参与物质代谢的调节,如果该物质分泌不足,可使血液中浓度升高,导致病的发生。

某学校环保小组为调查该地某湖泊的水质污染状况,在注入湖泊的四个主要水源的人口处采集水样并镜检水样中的动植物的种类和数量,结果如下:①号水源水样中有单一种类的纤毛虫,如草履虫,且数量极多;②号水源水样中单细胞藻类的种类较多,且数量也极大;③号水源水样中未见任何动植物,且发出刺鼻的气味;④号水源水样中浮游动植物均有发现,但数量不多。
根据以上结果回答:
(1)该湖泊的污染源中污染的严重性由重到轻的排列顺序是
(2)①号水源的污染物主要是,②号水源的污染物主要是,③号水源的污染属
(3)假若①号和③号水源的污染属同一性质,程度相同,则①号水源排污点离湖泊入水口的距离比③号水源。(填“远”“近”或“不能判断”)。
(4)为了改变湖泊的污染状况,首先必须治理的是水源,这一水源一般是由排出的废水,治理的方法有等。

环境污染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植物在污染的环境中也有继续保持正常生命活动的特性,这种特性称为抗性。研究植物的抗性对筛选具有净化环境的植物种类和保护环境有积极意义。
(1)一项研究表明,植物对SO:的抗性与叶片上气孔密度和气孔大小等有关。所得数据如下表:


平均受害面积 (%)
气孔
被测植物
气孔密度(个/m2)
每个气孔面积 (mm2)
甲植物
13.5
218
272
乙植物
33.4
162
426
丙植物
57.7
136
556

①该研究说明,植物对SO2的抗性与气孔的密度呈关系,与每个气孔的面积呈关系。
②在SO2污染严重的地区,最好选择表中植物为行道树种。
(2)工业生产中产生的SO:是酸雨(pH<5.6)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有人设计实验研究酸雨对植物的毒害作用。实验过程如下图所示(除图中有特别说明外,其他条件甲、乙均相同):

实验结果表明,"酸雨"使植物叶片变黄,而对照实验中的植物没有变黄。该实验说明"酸雨"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影响。
参照上述装置和试剂以小麦种子为实验材料尝试设计实验,探究2种不同pH的酸雨对种子萌发率的影响。①探究的问题:不同pH的酸雨对小麦种子萌发率的影响。
②作出的假设:
③实验步骤(简要叙述):
④实验预期结果与分析(实验预期结果多种多样,写出其中3种并加以分析):

卵生爬行动物的某些种类的受精卵,在不同温度下发育的后代的性别比例有所不同。
下表是科学家通过实验测得的一组数据,请根据数据回答有关问题。

温度(℃)
20
24
26
28
30
32
34
36
种类
及雄
性比

密西西比鳄
0
0
0
10
20
50
100
100
红海龟
100
100
100
90
50
20
0
0

0
10
60
100
60
30
0
0
绿草蜥
5l
50
5l
50
49
5l
50
49

(1)性别发育不受温度影响的种类是
(2)恐龙是一种生活在中生代的巨型爬行动物,约在6 700万年前突然在地球上灭绝,对于恐龙灭绝的原因至今有很多种解释,请根据该实验所得启示,提出一种合理的解释。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1:我国海南岛的森林覆盖率在1956年为25.7%,1964年为18.7%,1981年为8.35%,并且因遮盖地面程度大大降低,从而导致坡垒等珍稀植物濒临灭绝,裸实等珍贵药用植物灭绝。
材料2:我国西北某县野生甘草面积1967年为4万多公顷,30年后已有一半被挖。
材料3:一种原产日本的林业害虫,于20世纪80年代侵入我国华南沿海地区,并且由于缺乏天敌而迅速蔓延开来,据1990年统计,这种害虫使该地区13万多公顷的马尾松林受到危害。
(1)材料1说明造成这两种野生生物濒危或灭绝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材料2说明造成这些野生生物资源明显减少的原因是什么?
(3)材料3说明由于入侵或引种到的地区,使得这些地区的原有物种受到威胁。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