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赏析下面一首诗歌,回答18-19题。
孤 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18.古人有“一诗之眼”与“一诗之骨”的说法:“诗眼”,指诗中最能表现情感意味、
精神内涵的“词(字眼)”;“诗骨”,指诗中处于核心地位、起统率作用的“句”。上
面这首杜诗,其“诗眼”是      。其“诗骨”是                  。
19.联系全诗,说说尾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诗意?

科目 语文   题型 诗歌鉴赏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山水田园诗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8—9题。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月夜忆舍弟》为什么说“月是故乡明”?(5分)
两首诗都是怀念兄弟的诗歌,根据你对两位作者生平的了解,说说这两首诗在感情上有什么差异?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行微山亭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江总岑参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注】江总,南朝陈诗人。陈亡,入长安,仕于隋,后辞官南归,这首诗写于南归途中。岑参,盛唐边塞诗人。安史之乱中,长安沦陷,故作此诗。
两诗均作于我国传统的____节日,根据两诗的内容可知,这一节日有___、____的习俗。
两诗在思想感情上同中有异,它们的异、同之处分别在哪里?请作简要分析。

阅读《虞美人》,回答下面问题。
虞美人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具体指什么?
答:
(2).在前六句中,哪个字可以作为全词的“诗眼”?
答:
(3).请说说“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两句妙在何处。
答: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柳宗元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注]本诗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之时。西园位于作者永州愚溪住宅以西。
⑴这首诗通过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试作简要分析。
⑵结合全诗赏析诗人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达了谪居此地的什么感情?﹙4分﹚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 词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历代文人为了抒“悲秋之情”,常借助那些事物(景物)?
答:历代文人抒“悲秋之情”,常借用的事物(景物)有:(答出两点即可)
(2)本诗作者借助“排云之鹤”,来表达对秋的迥异态度。请写出你对本诗中“鹤”的形象和体现的人生态度的简要理解。(50字左右)
答: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