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14日早晨7时49分,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国际社会纷纷向玉树人民伸出友爱和援助之手,下面的国际机构能向玉树重建提供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的是
![]() |
![]() |
![]() |
![]() |
| A |
B |
C |
D |
下图是国产“和谐号”CRH3型动车组在京津城际铁路运行试验中创出394.3千米的时速的场景。它也预示着中国铁路现代化建设实现了质的飞跃。以下对中国铁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中国铁路诞生于19世纪80年代 |
| B.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形成于北洋军阀时期 |
| C.“九五”末期,中国的铁路营运总里程跃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 |
| D.世界上第一条投入商业性运营的磁悬浮列车线路在上海开通 |
在建国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城乡居民都要凭票购买棉布(见右图)。1983年12月1日,商业部通告全国:敞开供应棉布,取消布票。从此,曾长期使用的布票成为历史文物。上述政策的变化表明( )
①中国的经济状况发生了很大改变
②政府不再单纯以行政手段调配资源
③中国逐渐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
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
|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改良旗袍作为交织着历史转型时期社会风尚、审美心理、文化习俗的服装,体现出中西合璧、古今混通的特点,深受人们关注。20世纪30年代,阮玲玉、胡蝶等一批电影明星,以及红极一时的月份牌时装美女画,无一不是以旗袍作为重要元素。如果中国政府决定以其申遗,你觉得下列哪种服装具有与改良旗袍类似的身世和文化特征,可以作为配伍项目一并申遗( )
| A.西装 | B.中山装 | C.连衣裙 | D.长袍马褂 |
辛亥革命后,社会上流传着一首打油诗:“大半旗妆改汉装,宫袍裁作短衣裳。脚跟形势先融化,说道莲钩六寸长。”对该诗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诗中涉及服饰改革和不缠足两种社会现象 ②当时服饰改革迅速推广到全国各地 ③服饰改革紧跟社会变革的步伐 ④国人的服饰明显受到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
| A.①② | B.①④ | C.①③ | D.③④ |
饮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人在研究新中国成立后的饮食文化后说:“60年代讨饭吃;70年代有饭吃;80年代选饭吃;90年代好饭吃。”下列史实与材料中所反映的现象出现有关的是( )
①“大跃进” ②人民公社化运动 ③改革开放 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