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2009年10月11日上午10时许,我国南极科学考察队乘坐“雪龙”号极地科考船,从上海浦东外高桥的极地考察国内基地出发,启程前往南极。此次考察为期约180天,拟定于次年4月10日返回上海。
材料二 此次前往南极科考航线示意图
(1)科考船从上海出发时,沿途海域此时多台风天气,下列关于该天气系统的示意图中,正确的是( )
(2)图中③点所在地的气候类型是 ,其成因是 。
(3)经过图中②点海域附近时,周围海域与陆地上的等温线分布如右图所示,此时影响甲处等温线弯曲的主要因素是 ,影响乙处等温线弯曲的主要因素是 。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双选题)
A.中山站盛行势力强劲的东北风 |
B.南极大陆终年严寒,最主要的原因是纬度高 |
C.此次科考期间易观察到极光现象,是研究极光的最佳时机 |
D.经过④海域时遇到的西风漂流,其性质为寒流 |
读地球内部结构简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表示的地球内部圈层的名称:
A,B1,
B2,D,
E,F。
(2)C是层,这里可能是的主要发源地之一。
(3)岩石圈的范围是指。(用字母表示)
图中的MA、MC分别为晨线和昏线,阴影所在的经度范围日期比全球其他地区日期晚,读图回答下列各题。(10分)
(1)太阳直射点的坐标是。(4分)
(2)武汉地区(30.5°N,114.5°E)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是,地方时是。(4分)
(3)此时地球接近(近日点、远日点)。(2分)
下图为世界时(零时区区时)某日1时40分的光照图(阴影部分为黑夜),图中的A~E是这一天全球五个地点的太阳高度日变化曲线。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0分)
(1)图中M点的地理坐标是。(2分)
(2)A~E五个地点中,自转线速度最小的是。(2分)
(3)此时,与北京处于同一日期的经度范围是。(4分)
(4)图示季节,下列地理现象叙述正确的是(2分)
①松花江航运繁忙
②巴两高原草木茂盛
③澳大利亚正值小麦播种季节
④渤海正值赤潮严重期
读图完成下列要求。(22分)
(1)在图上标出B、C、D、E的经度。(8分)
(2)根据图上阴影(表示夜)的位置,判断这一天的节气是。(2分)
(3)在北半球图上绘出恰当的阴影(表示夜)的部分。(4分)
(4)当甲点是22日16点时,乙处是月日时。(2分)
(5)丁处的昼长约小时,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该日北京(39°54′N,116°E)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是。(6分)
图中OA为东、西半球分界线,图幅范围在东半球,阴影部分为黑
夜,∠COA=90°。据此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
(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2分)
(2)D点此时的太阳高度角为。(2分)
(3)D点在A点的方向,A点到E点的距离比A点到B点的距离(长或短)。(4分)
(4)此时北京时间是。(2分)
(5)此时地球上以线和线为界,分属两个不同时期。(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