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2009年10月11日上午10时许,我国南极科学考察队乘坐“雪龙”号极地科考船,从上海浦东外高桥的极地考察国内基地出发,启程前往南极。此次考察为期约180天,拟定于次年4月10日返回上海。
材料二 此次前往南极科考航线示意图
(1)科考船从上海出发时,沿途海域此时多台风天气,下列关于该天气系统的示意图中,正确的是( )
(2)图中③点所在地的气候类型是 ,其成因是 。
(3)经过图中②点海域附近时,周围海域与陆地上的等温线分布如右图所示,此时影响甲处等温线弯曲的主要因素是 ,影响乙处等温线弯曲的主要因素是 。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双选题)
A.中山站盛行势力强劲的东北风 |
B.南极大陆终年严寒,最主要的原因是纬度高 |
C.此次科考期间易观察到极光现象,是研究极光的最佳时机 |
D.经过④海域时遇到的西风漂流,其性质为寒流 |
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和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甲箭头代表 作用。岩石裸露地表后受外力作用,形成 (填字母)类岩石。
(2)①辐射的能量主要集中在 光波段。大量火山喷发物可能会导致 (填数码)增加,从而使全球气温降低;也可能会导致 (填数码)增加,从而使全球气温升高。
(3)地球内部结构中,丙以上叫作 ,该范围内存在一个地球内部的分界面叫 (界)面,地震波从上层传播到该界面速度会突然 。
(4)乙处的地质构造是 ,其形成山地的主要原因是该地区岩石在褶皱作用下被挤压,比较坚硬, 能力较强。
如图是我国东部某日8时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读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影响A处的天气系统是________,在该系统控制下,A处的天气特点是________;影响B处的天气系统是________,在该系统控制下,B处的天气特点是________。
(2)C、D、E、F四地中,即将发生明显天气变化的是________,原因是该地将受到________的影响,届时将出现_________天气,当此天气系统过境后,天气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示影响我国东部的天气系统叫____________,其产生的天气过程较之一般锋面产生的天气过程________。(填“温和”或“强烈”)
(4)图中G处的风向为________。
读图后回答问题:
(1)如果此图表示的热力环流,B、C在近地面,A、D在高空,箭头表示空气气流流动方向,则B、C两处气压高的是____ ___,受热处是___ ___。
(2)如果此图表示的是海陆间水循环,B、C在近地面,A、D在高空,则①表示③表示______,受人类影响较多的是_____ _过程(填数字)。
(3)如果此图用于表示岩石圈物质循环,C表示岩浆,则②表示______ _ _过程,④表示___________ 作用,三大类岩石中含有化石的是 岩。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时是南半球的 季节,亚欧大陆上形成 (高、低)气压。它割断了 气压带,使其只能保留在海洋里。
(2)半年后,A处刮 季风(风向),我国东部地区的气候特点是 ;B处刮 季风(风向),北印度洋海区的季风洋流,将按 时针方向流动。
(3) 是季风环流形成的主要因素。而形成我国西南地区及印度一带的西南季风的重要成因则是 。
下图为“北半球二分二至日地球的位置图”, 读图回答下列题。
(1)当地球位于A地时,北半球为 日(节气),太阳直射点位于 ,南半球各纬度的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 。
(2)当地球位于B地时,北半球为 日(节气),太阳直射点位于 ,全球的昼长为 小时,正午太阳高度自 递减。
(3)当地球从C地公转到D地,北半球的昼夜长短变化是昼变 ,夜变 ;该时段太阳直射点向 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