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中央气象台2010年1月16日发布的全国降水量预报图的局部图(重庆及周边地区),读图回答6~7题。
导致图中雨雪分界线在A处发生弯曲的主要因素是
| A.大气环流 | B.纬度 |
| C.地形 | D.植被 |
图中A、B两地所具有的相似气候现象是
A.冬雨多 B.太阳辐射弱
C.气温年较差大 D.无霜期短
“望夫处,江悠悠,化为石,不回头。山头日日风复雨,行人归来石应语。”这是唐代诗人王建在游览长江三峡望夫石时写下的著名诗篇。据此回答问题。对望夫石的观赏应( )
| A.置身其中观赏 | B.在特定位置观赏 |
| C.在高处俯瞰 | D.适当距离仰观 |
诗人在游览景观时,能写出如此美妙的诗篇,说明他在欣赏旅游景观时( )
| A.领悟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
| B.达到了以情观景的境界 |
| C.登山渉水,求质求真 |
| D.充分了解了自然景观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科学价值 |
望夫石的形成原因是( )
| A.人工建造 |
| B.只是内力作用形成的 |
| C.其为飞来石 |
| D.受到外力作用的风化和侵蚀作用 |
读图,与图示地区山体岩石、地貌类型及其形成的外力作用对应的是( )
| A.石灰岩、球状风化地貌、风力作用 |
| B.花岗岩、流水堆积地貌、流水作用 |
| C.大理岩、喀斯特地貌、风力作用 |
| D.石灰岩、喀斯特地貌、流水作用 |
所给四幅图片所示景观为我国不同地区的民居建筑,据此回答问题。
下列关于四种民居建筑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①图所示的建筑格局反映了尊老爱幼的文化内涵 |
| B.②图所示民居反映了干热的自然地理条件 |
| C.③图所示民居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北方 |
| D.④图所示民居体现了人类活动与自然的矛盾冲突 |
图中②和④,反映了我国少数民族的民居风情,下列选项中与图片所代表的民族及其传统节日组合正确的是( )
| A.②傣族——泼水节,④蒙古族——那达慕大会 |
| B.②土家族——对歌节,④蒙古族——摔跤节 |
| C.②纳西族——火把节,④哈萨克族——赛马节 |
| D.②苗族——亚努节,④维吾尔族——古尔邦节 |
湖南武陵源风景名胜区中的峰林地貌成为旅游资源的基础条件是( )
| A.岩浆活动 |
| B.有大面积的花岗岩体 |
| C.花岗岩的球状风化过程 |
| D.石英砂岩的长期风化侵蚀 |
下列景观中,主要取决于天气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