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某位学者描述中国史上的一种制度:“虽无相名,实有相职。既有相职,却无相权。既无相权,却有相责。”他指的应该是下列何者

A.汉代的尚书令   B.唐代的门下省长官  
C.明代的内阁首辅 D.清代的议政王大臣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吕氏春秋》:“民舍本而事末则其产约(财产轻便),其产约则轻(容易)迁徙,轻迁徙,则国家有患,皆有远志,无有居心。……”这段话的核心思想是(  )

A.民贵君轻 B.“重农抑商”
C.施行仁政 D.“闭关锁国”

战国时期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的主要途径是(  )

A.各诸侯国实行税制改革
B.各诸侯国实行变法运动
C.私田的大量开垦
D.铁犁牛耕的逐步使用

孔子审订的《诗经》中有“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的语句。这反映出当时实行的主要土地制度是(  )

A.井田制
B.均田制
C.氏族公社所有制
D.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清朝实行的“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产生的相同影响是(  )
①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②强化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③造成了中国的日益落后
④加速了小农经济的解体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夷货非衣食所需,可谓中国不缺耶。绝之则内外隔而构之衅无由生矣,夷虽欲窥伺我也,何可得哉!”《海防纂要·卷七》中这则史料反映出当时统治者推行的政策是(  )

A.重文轻武
B.重本轻末
C.“闭关锁国”政策
D.避战自保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