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孟子曰:“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孟子·告子下》)下列加点词解释无误的一项是
| A.舜发于畎亩之中发:兴起 |
| B.饿其体肤体肤:偏义复词,偏在“体”上,指肚肠 |
| C.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喻:振作,奋起 |
| D.国恒亡恒:常常 |
下列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劳其筋骨 | B.空乏其身 |
| C.动心忍性 | D.困于心 |
下列句中没有通假现象的一项是
| 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
| B.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
| C.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
| D.入则无法家拂士 |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子使漆雕开①仕。对曰:“吾斯之未能信②。”子说。
注释:①漆雕开:孔子的学生,姓漆雕,名开。②“吾斯之未能信”句是“吾未能信斯”的倒装。下列各项是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提倡“学而优则仕”,所以他经常鼓励学生学好知识,若有余力,就要去做官。这也是他政治思想的一个体现。 |
| B.孔子为能有一位不热衷于功名利禄且谦虚谨慎的弟子而感到高兴。 |
| C.孔子对漆雕开自认为还不能做官这种有自知之明的想法感到高兴。 |
| D.漆雕开说自己对做官没有信心,这是一种谦虚的说法。 |
请结合上面的选段,分析下面选段,你认为孔子提出了什么主张?
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答:
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郑君彦真将修禊事于涧滨,且穷泉石之胜。
译文:
(2)诡石人立,高可十尺余。
译文:
(3)客有善琴者,不乐泉声之独清,鼓琴与之争。
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每题2分,共10分)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序》) 对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生生所资(维持生活) | B.脱然有怀(轻快的样子) |
| C.寻程氏妹丧于武昌(寻找) | D.非矫厉所得(造作勉强) |
判断“以”字用法,正确的一项是()
①耕植不足以自给②诸侯以惠爱为德③家叔以余贫苦④足以为酒
|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 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
| C.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 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
下面句式不同于其它三句的是()。
| A.既自以心为形役 | B.遂见用于小邑 |
| C.鸟倦飞而知还 | D.吾属今为之虏矣 |
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错误的一项是()
| A.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等到过一些日子,便产生眷恋故园的怀乡感情。 |
| B.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本性任其自然,这是勉强不得的。 |
| C.饥冻虽切,违己交病:饥寒虽然来得急迫,但是位卑本意去做官,身心都感到痛苦。 |
| D.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犹盼望遇上丰年,便辞官归乡。 |
下列选项是对本文文意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陶渊明去做官,既有家贫、求生无术的原因,也有亲故劝告、诸侯惠爱、家叔引荐、彭泽县离家不远的因素。 |
| B.陶渊明辞官而去最根本的理由也是“质性自然”,感到官场拘束,出仕违背平生志向。 |
| C.当然其妹新亡,前去奔丧也成为辞官因素之一。 |
| D.陶渊明做官单纯是为了养家糊口,他做彭泽县令,仅以“有酒可饮”为理由。 |
用斜线(/)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10 处)
夫童心者,真心也。若以童心为不可是以真心为不可也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人而非真全不复有初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尹师鲁墓志铭
师鲁,河南人,姓尹氏,讳洙。然天下之士识与不识皆称之曰师鲁,盖其名重当世。而世之知师鲁者,或推其文学,或高其议论,或多其材能。至其忠义之节,处穷达,临祸福,无愧于古君子,则天下之称师鲁者未必尽知之。
师鲁为文章,简而有法。博学强记,通知今古,长于《春秋》。其与人言,是是非非,务穷尽道理乃已,不为苟止而妄随,而人亦罕能过也。遇事无难易,而勇于敢为,其所以见称于世者,亦所以取嫉于人,故其卒穷以死。
师鲁少举进士及第,为绛州正平县主簿、河南府户曹参军、邵武军判官。迁山南东道掌书记、知伊阳县。王文康公荐其才,召试,充馆阁校勘,迁太子中允。天章阁待制范公贬饶州,谏官、御史不肯言。师鲁上书,言仲淹臣之师友,愿得俱贬。贬监郢州酒税,又徙唐州。遭父丧,丁忧,服除,复得太子中允、知河南县。赵元昊反,陕西用兵,大将葛怀敏奏起为经略判官。其后诸将败于好水,韩公降知秦州,师鲁亦徙通判濠州。久之,韩公奏,得通判秦州。迁知泾州,又知渭州,兼泾原路经略部署。又知潞州,为政有惠爱,潞州人至今思之。累迁官至起居舍人,直龙图阁。
师鲁当天下无事时独喜论兵,为《叙燕》、《息戍》二篇行于世。其为兵制之说,述战守胜败之要,尽当今之利害。又欲训土兵代戍卒,以减边用,为御戎长久之策,皆未及施为。而元昊臣,西兵解严,师鲁亦去而得罪矣。然则天下之称师鲁者,于其材能,亦未必尽知之也。
初,师鲁在渭州,将吏有违其节度者,欲按军法斩之而不果。其后吏至京师,上书讼师鲁以公使钱贷部将,贬崇信军节度副使,徙监均州酒税。得疾,无医药,舁至南阳求医。疾革,隐几而坐,顾稚子在前,无甚怜之色,与宾客言,终不及其私。享年四十有六以卒。
(节选自《欧阳修集•居士集卷二十七》)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或高其议论,或多其材能多:赞美 |
| B.累迁官至起居舍人,直龙图阁直:通“执”:掌管 |
| C.上书讼师鲁以公使钱贷部将贷:宽恕 |
| D.舁至南阳求医舁:抬着 |
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与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①然天下之士识与不识皆称之曰师鲁②不欲与廉颇争列 |
| B.①通知今古,长于《春秋》②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
| C.①疾革,隐几而坐,②图穷而匕首见 |
| D.①又欲训土兵代戍卒,以减边用②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
把文言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与人言,是是非非,务穷尽道理乃已,不为苟止而妄随,而人亦罕能过也。
(2)其所以见称于世者,亦所以取嫉于人,故其卒穷以死。 师鲁见称于世的原因有哪些?请归纳概括作者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