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30年农村改革发展,取得了重大成果和丰富经验: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核心的农村经营体制改革;实行以农村税费改革为核心的国民收入分配关系改革;实行以促进农村上层建筑变革为核心的农村综合改革。这些改革对农村经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材料二 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历来重视粮食生产。新中国建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力发展农业,形成了水稻、小麦、玉米、大豆的专业化集中生产格局。近年来,我国粮食生产能力不断提高,突破了5亿吨。我国粮食保障能力不断增强,以世界7%的耕地,保证了世界20%以上人口的粮食需求。
(1)运用经济常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能够“以世界7%”的耕地,保证了世界20%以上人口的粮食需求“。
(2) 解决粮食生产与社会发展问题需要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结合材料,运用联系的观点加以说明。
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10月11日宣布,中国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瑞典文学院给莫言的评价:一个文风魔幻现实主义、满是乡土气息、融汇历史和现实的作家。莫言的魔幻不仅来自西方现代主义,也来自中国古典文学。莫言曾经自称为“妖精现实主义”。《生死疲劳》、《酒国》里的妖魔鬼怪,与《西游记》、《聊斋志异》的古典传统是密不可分的。
瑞典文学院对莫言作品的评价体现了辩证唯物论的什么道理?请结合材料分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2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参观完《复兴之路》展览后发表讲话指出:中华民族的昨天,可以说是“雄关漫道真如铁”。中华民族的今天,正可谓“人间正道是沧桑”。中华民族的明天,可以说是“长风破浪会有时”。鸦片战争以来170多年的持续奋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光明的前景。中国人民从不屈服,不断地奋起抗争,我们也终于掌握了自己的命运,……这充分展示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最伟大的中国梦,因为这个梦想凝聚和寄托了几代中国人的这样一种宿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一种共同期盼。……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结合《生活与哲学》,分析习总书记讲话所体现的哲学道理。
某校某班同学在政治老师的指导下开展了一次以“我们身边的经济”为主题的社会调查。以下是同学的部分调查记录:
记录一:在一家工厂的围墙上写着“以质量求生存,向市场要效益”这几个大字。
记录二:在某公园里,有几位老人在谈论物价问题。其中一位老人说:“现在一定是出现通货膨胀了,因为我昨天买的一袋面粉比以前要贵好几块呢!”
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分析记录一、二的现象。
中国号称“自行车王国”,但现在恐怕要加上一个“电动自行车王国”的称号也当之无愧。五年前,电动自行车还是“稀罕物”,价格高达4000元左右,利润十分丰厚,使自行车厂、摩托车厂、电池厂纷纷转型生产电动自行车。随着近千家企业加入生产电动自行车行列,展开了价格、品牌、技术、服务等竞争,不仅使电动自行车的平均价格降至1500—2000元之间,而且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电动自行车产量、出口量最多的国家;电动自行车品种、型号最多的国家;电动自行车质量、技术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
结合上述材料分析说明我国电动自行车业发展过程是怎样体现价格变动对生产影响的?
在收入分配结构调整中,中国共产党非常重视社会公平正义。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加强收入分配宏观调控,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指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有关知识,说明我国社会主义公平观是怎样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