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1922年在庆祝苏联成立的活动中,一个农民兴高采烈地对身边的伙伴说今年的粮食丰收了,
他在交纳了粮食税后还剩下不少的余粮。按照当时规定,这些余粮

A.全部上缴国家 B.只能由政府收购
C.必须限量交易 D.农民可以自由支配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197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弗里德曼说:“正如没有一个社会能够完全以命令原则来经营,一个社会也不可能完全靠自愿的协同合作来推动。相反地,以自愿交易为主的经济制度,却有足够的潜力同时促进繁荣与人类自由。”结合时代背景可知这一经济理论主张

A.完全的自由放任 B.强化国家干预经济
C.国家放松干预经济 D.积极仿效计划经济

国际著名学者陈启懋教授曾撰文指出:“二战后60年来,资本主义不仅没有崩溃,而且……政治、社会相对稳定,人民生活显著提高,至今也看不出垂死的迹象。”其原因主要在于:

A.世界局势相对稳定
B.“混合经济”逐渐出现并发展
C.缩小“福利国家”规模.减少国家财政支出
D.垄断组织的建立与发展

20世纪60年代初,在我国投资总额大幅度下降的同时,分配给农业、水利工程等的投资额却不断上升,从1959年的10. 5%提高到1963年的25%以上。这一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A.顺应“大跃进”建设需要 B.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渡过困难
C.保证“一五”计划的实施 D.改变国民经济发展不协调局面

“中国政治现代化的第一个巨大跃迁是从铲除专制政治到奠基现代民主政治;第二个巨大跃迁是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框架的基本确立,到进入社会主义法治政治的基本轨道。”在两个跃迁的过程中,“第一次跃迁起点”、“为现代民主奠基”、和“进入社会主义法治政治的基本轨道”分别指什么事件

A.辛亥革命、五四宪法、改革开放
B.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依法治国”被载入宪法
C.辛亥革命、《共同纲领》、“依法治国”被中共十五大确立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
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五四宪法》的制定、改革开放

建国之初,我国发展经济的战略是
①由国家发动②以私人为主体③城市主导④优先发展工业⑤农村主导
⑥优先发展农业⑦内向型工业化⑧外向型工业化⑨贸易保护政策

A.①③④⑦⑨ B.①④⑤⑦
C.②③④⑦⑨ D.②⑤⑥⑧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