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有人说过去搞社会主义改造,速度太快了。我看这个意见不能说一点道理也没有。比如农业合作社……如果稳步前进,巩固一段时间再发展,就可能搞得更好些。1958年大跃进时,高级社还不巩固,又普遍搞人民公社,结果60年代初不得不退回去。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
材料二 到1979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正发生一场意义更为深刻的变化。在中国最贫困的省份,特别是安徽,中国领导阶层开始了叫“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责任进一步下放到家庭中。……到1983年底,甚至这些集体农业的痕迹,也大量从中国农村消失了。在私人和集体之间划分收入已没有什么意义,因为几乎全部农业生产都是以家庭为基础的。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下卷
材料三 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合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有的同志担心,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关键是发展生产力,要在这个方面为集体化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建国以后我国农村生产关系中的哪些变革?分别有哪些教训?
(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农村生产关系变革的什么具体内容?它从所有制方面否定了材料一所述的变革成果吗?为什么?
(3)依据材料三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着眼点是什么?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3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至于神,我们既然无法真切地感受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到底长什么样子,有许多东西是我们认识不了的。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普罗泰格拉
材料二 下面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

材料三 灵魂得救只须靠个人虔诚的信仰,根本不需要教会的繁琐仪式。上帝的恩典是上帝给人的礼物,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人。信徒得救不靠行为,全凭信仰。要得救上天堂,不靠教会或行善,更不靠赎罪券。
——《路德选集》
材料四 如果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因为人们将会害怕这个国王或议会制定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这些法律。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和立法权合二为一,则将对公民的生命和自由施行专断的权力,因为法官就是立法者。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二为一,法官便有压迫者的力量。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普罗塔哥拉的主要观点。(6分)
(2)材料二、三反映的思想有何相似之处?指出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关系。(8分)
(3)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启蒙运动是如何进一步发展人文主义思想的。(8分)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不同历史发展阶段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特征?(8分)

(2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北辰:北斗星),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论语》
材料二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
——《孟子》
材料三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四 朱熹强调,“仁”是人的爱心及一切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仁者必然无私无畏,大智大勇,襟怀磊落,仁民爱物;仁者境界与佛老境界的最大不同,就是在于强调……应有强烈的社会责任心。……儒家干预政治的关键,就是要设法“正君心”,因为只有君心得正,才能正纲常、正百官,而后国治、天下平。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
材料五 他们(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从儒家思想中汲取了有益的营养,但不完全拘泥于传统旧儒学的樊篱,构建起具有时代特色的思想体系。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材料二的思想主张。(6分)
(2)材料三的主张对当时社会发展有何进步意义?(4分)
(3)材料四朱熹是怎样发展孔子的仁学的?应如何理解他所说的“正君心”? (6分)
(4)综观上述五则材料,你对儒家思想的基本看法是什么?(6分)

(10分)拿破仑是法国资产阶级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革命使拿破仑登上了历史的舞台,而他也以自己的方式使革命扩展到整个欧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5岁那年,拿破仑开始了他一生中的重要转折,进入了巴黎陆军学校学习。学习时间虽然只有两年,但对拿破仑来说,是思想发展、形成的最关键时期。受启蒙运动者的影响,他认真阅读了伏尔泰、孟德斯鸠等人的著作,尤其是卢梭的作品,对他影响更大。……他了解到人类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一些独裁者严重阻碍了人类历史的发展,森严的等级制度,是制造人类极不平等的现实的祸根,而封建统治者的残暴、荒淫,就是束缚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桎梏。所以,要彻底打败、清除封建统治,建立一个自由、平等、和谐、幸福的人类新社会。
——《世界上下五千年•近代卷》
材料二 1807年,沙俄被迫同拿破仑签订梯尔西特和约,承认法国在欧洲的统治。法军所到之处,……在意大利,推翻小邦的封建王朝统治;在德国,废除了老朽的“德意志民族的神圣罗马帝国”(1806年),实行拿破仑法典,取消封建等级特权,消除关税障碍;在波兰,废除农奴制,宣布公民平等。……拿破仑从占领的地区掠夺大量的财富运回法国,大部分军费和军用物资都取自被压迫民族,居民被迫当炮灰,……
——白杀天' 李凤飞《世界全史-世界通史》
(1) 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拿破仑的革命理想及其形成之因。
(2) 据材料二,概括拿破仑对外政策的特点。推行这样的对外政策是否表明拿破仑背叛了自己的革命理想?请简述理由。
(3) 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评价拿破仑应坚持哪些原则?

(10分)在公元前4世纪前后的古希腊和中国,梭伦和商鞅结合各自国情,厉行改革, 推动社会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梭伦)拒绝了穷苦农民重新分配土地的要求,而是采取政策为丧失土地的农民安排其他职业,如从事贸易和其他工作。他大力推动货币的使用和商业的发展。从此,雅典的货币、陶器、和橄榄油充斥地中海地区,雅典的财富迅速增加,
贫困不复是阿提加平原上(雅典地区)的主要问题。
——周洪祥《雅典民主与梭伦经商考》
材料二使商无得籴,农元得粜。农无得粜,则窳情之农勉疾。商不得籴,则多岁不加乐。多岁不加乐,则饥岁无裕利。无裕利,则商怯;商怯,则欲农。贵酒肉之价,重其租,令十倍其朴,然则商贾少,农不能喜酣奭……则农不慢。重关市之赋,则农恶商,商有疑情之心。农恶商,商疑情,则草必垦矣。
——《商君书•垦令》
(1) 材料一反映了梭伦改革哪一措施?并从地理环境视角说明推行此措施的原因。
(2) 归纳材料二中商鞅变法的主要措施。据此概括商鞅的经济思想(或政策)。
(3)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变法和梭伦改革对各自政治体制带来的不同影响。

(13分)意大利在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中有着特殊的地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是一个喧闹的城市社会,以繁荣的工业和西欧与富裕的拜占庭及伊斯兰帝国之间利润丰厚的贸易为基础。意大利是这一贸易的中间人,并由此繁荣起来……这些(意大利的)城市由大商人家族控制,它们是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和作家的赞助人。它们的需求、兴趣和口味渲染了文艺复兴时期文化的复兴。
——(美)斯塔夫理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按某些方面讲,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人,除雷奥纳都及其他几个人而外,都不尊重科学——尊重科学那是十七世纪以来大多数重要革新人物的特色……不过他们用古代人的威信替代教会的威信。
——(英)罗素《西方哲学史》
材料三文艺复兴时期的学者对教会的态度,很难简单刻画。文艺复兴不是民众运动,是少数学著和艺木家的运动,还受到一些崇尚人文主义的教皇们的赞助,假若当初没有这些奖励者,它取得的成功说不定会小的多。历史学家贵查第尼在1529年写道:“再没有谁比我更憎恶祭司的野心、贪婪和放荡了,……尽管如此,我在己任教皇教廷中的位置,迫使我只得为了切身利益希求他们 伟夫。但是,如果不是为了这个缘故,我早已象爱自己一样爱马丁 •路德了。”
——(英)罗素《西方哲学史》
材料四为什么一百三十年之后,创造美的源泉就枯竭了呢?因为,一个意大利人和 一个德国人把这一孔泉眼给堵上了。1492年,哥伦布发现了美洲,而葡萄牙人则发现 了去印度的航线。…从此,尼德兰取代意大利,成为东西贸易的必经之路。1517年, 马丁•路德……点燃了宗教改革的烽火,并最终导致教会的分裂。……对于意大利来 说,教会分裂意味着财源的枯竭。
——(德)迪特里希•施万尼茨《欧洲:一堂丰富的人文课》
(1) 据材料一,归纳文艺复兴运动开始于意大利的原因。
(2) 据材料二,指出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人对于科学的态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人的威信”指什么?其“替代教会的威信”有何作用?
(3) 据材料三,分析造成“文艺复兴时期的学者对教会的态度,很难简单刻画”的原因及文艺复兴的局限性。
(4) 据材料四,概括文艺复兴运动在意大利衰落的原因。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