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是《通典》天宝八年(749年)统计的河北道、河南道(唐玄宗时按山河地形,分全国为十五道)各仓所储粮食量表(注:各仓储粮大致反映当地粮食产量)。从表中能反映出的信息是 ( )
| |
正仓、义仓、常平仓储粮总数(单位:石) |
| 全国 |
109 906 064 |
| 河北道 |
21 029 924 |
| 河南道 |
22 467 641 |
(唐朝时,正仓储州县粮食,义仓备灾荒时的不足,常平仓均粮价的贵贱。)
| A.河南、河北两道是全国的经济重心 | B.河南、河北两道是国家重要产粮区 |
| C.河南、河北两道负责储备灾荒粮食 | D.两道受安史之乱影响粮食储备不足 |
下列所示两幅形势图反映了近代前期中国人民反抗斗争的变化趋势是
| A.从侧重反帝到侧重反封建 |
| B.从长江流域到黄河流域 |
| C.从农民运动到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
| D.从局部抵抗到全民族抗争 |
张謇曾说:“我们儒家,有一句扼要而不可动摇的名言‘天地之大德曰生’。这句话的解释,就是说一切政治及学问最低的期望,要使得大多数的老百姓,都能得到最低水平线上的生活。”因此,他把自己创业的纱厂命名为“大生”。从这个角度看近代民族企业
| A.发展民族工业,救亡图存 | B.应大力发展重工业 |
| C.儒家思想指导商业 | D.以轻工业为主,注重民生 |
下图是清朝“光绪十七年”发行的“开平矿务局股分票”。下列对其体现的信息表述正确的是
| A.是中国最早的股票,开风气之先 |
| B.当时中国已经成为市场经济国家 |
| C.是当时中国经济近代化的一种表现 |
| D.中国金融证券业发达,大量企业上市 |
魏源在《海国图志》中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同时又认为“万里一朔,莫如中华”。据此可以认为魏源
| A.推动了东方国家对西方世界的了解 |
| B.引发了19世纪40年代中国社会学习西方的热潮 |
| C.开始关注西方世界的同时仍然抱持文化优越感 |
| D.在遭受西方列强侵略时不失民族气节 |
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科技固然成绩突出,但“这些成果技术方面停滞于农业和手工业的经验工艺的水平上,在理论上始终贯穿着天人合一的思想,以变幻莫测的道、气等概念来建构学术体系,……混有大量的荒诞不经的反科学的成份,”这主要表明中国古代科技
| A.缺乏理性精神 | B.求善而不在存真 |
| C.具有很强的封闭性 | D.落后于西方国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