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慕尼黑的妥协后张伯伦和达拉第被热情的群众欢呼为和平的使者。罗斯福总统也向张伯伦道贺,对他说:“做得好”。英联邦各国领袖更是喜形于色。加拿大总理写道:“容我向您转达加拿大人民热诚的贺意……我与僚属及政府,对您对人类的贡献表示无尽感佩。”二战前这种情况反映了()
①以为妥协可以维护和平是当时人们的普遍心态
②当时的欧美人士对希特勒的扩张野心尚未形成清醒认识
③北美的政客希望通过战争拖垮欧洲
④罗斯福、张伯伦和达拉第都是战争狂徒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②④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和影响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已故的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与印度文明的不统一和间断相比,中国文明的特点是统一和连续。”中华文明的这个特点从根本上说应是得益于中国古代政治实体的统一性和连续性。下列制度中最有利于维护古代中国政治实体统一与连续的是

A.君主专制 B.中央集权制 C.分封制 D.宗法制

图1和图2反映我国西汉时期与元朝分别实行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是

A.郡国并行制、行省制 B.分封制、郡县制
C.郡县制、行省制 D.分封制、行省制

1992年春,邓小平在南巡谈话中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历史为邓小平的结论提供了历史依据是

A.工业革命、日本明治维新、市场经济
B.俄国1861年改革、日本明治维新、计划经济
C.苏俄新经济政策、美国罗斯福新政
D.俄国1861年改革、戈尔巴乔夫经济体制改革

以下关于苏俄(苏联)工业政策,按先后顺序排列为
①实行国家资本主义②不论企业大小,一律国有③高速优先发展重工业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②①③   D.②③①

20世纪20年代初,面对复杂的形势,(苏俄)党内有些同志认为“用异己分子来建设社会主义”是“离开社会主义原则”。让这些同志感到“离开社会主义原则”的政策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D.“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