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冷剂是一种易被压缩、液化的气体,液化后在管内循环,蒸发时吸收热量,使环境温度降低,达到致冷目的。人们曾采用过乙醚、NH3、CH3Cl等作致冷剂,但它们不是有毒就是易燃烧。于是科学家根据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来开发新的致冷剂。据现有知识,某些元素化合物的易燃性、毒性变化趋势如下:
(1)氢化物的易燃性:第二周期:______>______>H2O>HF;第三周期:SiH4> PH3 >H2S>HCl。
(2)化合物的毒性:PH3>NH3; H2S_____H2O; CS2_____CO2; CCl4>CF4于是科学家们开始把注意力集中在含F、Cl的化合物上。
(3)已知CCl4的沸点为76.8°C, CF4的沸点为-128°C,新的致冷剂的沸点范围应介于其间。经过较长时间反复试验,一种新的致冷剂氟里昂CF2Cl2终于诞生了,其他类似的还可以是________________。已知甲烷是正四面体结构,则CF2Cl2_____(填有或者无)同分异构体。
(4)然而,这种致冷剂造成了当今某一环境问题是破坏臭氧层,但求助于周期表中元素及化合物的__________________(填写序号)变化趋势来开发致冷剂的科学学维方法是值得借鉴的。①毒性 ②沸点 ③易燃性 ④水溶性 ⑤颜色
化学史上很多重要物质的发现背后都有科学家们的兴趣、坚持、创新与传承。例如氨的发现史,阅读下文并填空。
1727年,英国牧师、化学家哈尔斯用氯化铵与熟石灰的混合物在以水封闭的曲颈瓶中加热,只见水被吸入瓶中而不见气体放出;
(1)哈尔斯制氨气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为,水吸入曲颈瓶的原理与实验相同。氨的电子式为;
1774年英国化学家普利斯特里重作这个实验,采用汞代替水来密闭曲颈瓶,即排汞取气法,制得了碱空气(氨)。他还研究了氨的性质,他发现;
(2)氨可以在纯氧中燃烧,已知该反应为一个置换反应,反应方程式为,预期该反应在生产上(填有或无)实际用途。
(3)在氨气中通以电火花时,气体体积在相同条件下增加很多,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据此证实了氨是氮和氢的化合物。其后戴维等化学家继续研究,进一步证实了氨的组成。
用锌棒、石墨和CuCl2溶液组成的原电池,锌棒上发生反应(填“氧化”或“还原”),该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石墨棒上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该装置在工作过程中,电子从锌棒经过(填“导线”或“溶液”)流向石墨棒。
五种短周期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下所示,其中Z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总数是其最外层电子数的3倍。
X |
Y |
||
Z |
W |
M |
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X元素名称,W的离子结构示意图;
(2)元素Z位于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3)元素Z可以形成多种单质,请任意写出一种常见单质的名称;
(4)Y的最高价氧化物的化学式为____ _;M的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名称为_______;
(5)Z、W、M三种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是(填元素符号);这三者与氢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最稳定的是(填:氢化物的化学式),它的电子式为;
(6)X与M可形成XM4型化合物,是一种常见的溶剂,其中的化学键类型是(填:“离子键”或“共价键”)。
(7)W的氧化物有两种A和B,已知在某一定条件下,A和B能同时相互转化。则在该条件下A完全转化为B(填:“能”或“不能”)
在容积为2升的密闭容器中,进行某可逆反应,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量的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其中A、B、C都为气体。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下列递变规律不正确的是
A.Na.Mg、Al还原性依次减弱 |
B.I2、Br2、Cl2氧化性依次增强 |
C.原子半径:F<Mg<K |
D.稳定性:PH3>H2S> HC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