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在古代小说、戏曲中多被描绘为奸诈狠毒的“奸雄”、“奸臣”,是典型的反面形象。但历史的真实是,曹操“外定武功”,统一了北方,并实行抑制豪强兼并、大兴屯田、用人唯才等一系列进步政策,促进了北方经济社会发展;同时“内兴文学”,是杰出的文学家和建安文学新局面的开创者。文艺作品中的曹操与历史真实的曹操形成巨大反差,对此较为合理的解释是( )
| A.事物的现象与本质存在相互背离的情形 |
| B.人们对同一事物的认识是不同的 |
| C.文艺创作有其特殊规律和原则,不必尊重历史真实 |
| D.历史观、价值观影响文艺家的创作 |
春秋时期,齐国国王命令大臣们必须穿丝质衣服,但国内只准种粮食而不准种桑树,齐国蚕丝需求量大,价格上涨,邻近的鲁、梁等国纷纷停止种粮改种桑树。几年后,齐王又命令只准穿布衣,且不准卖粮食给其他国家。结果,鲁、梁等国因饥荒而大乱,不战而衰,齐国坐享其成,使疆土得以扩张。回答问题
上述故事中蕴涵的经济生活道理有
1供求变化只接影响商品的价格2价格变动对生产具有调节作用
3价格在本质上是由供求决定的4价格涨跌是通过行政手段实现的
|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假定原先1台电脑与4部手机的价值量相等,现在生产电脑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而生产手机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到原来的一半,其他条件不变,则现在1台电脑与部手机的价值量相等。
| A.2 | B.4 | C.8 | D.16 |
某商品生产部门去年的劳动生产率为每小时生产1件商品,价值用货币表示为260元。该部门今年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30%,假定甲生产者今年的劳动生产率是每小时生产2件商品,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甲生产者1小时内创造的价值总量用货币表示为()
A 364元 B 400元 C 520元 D 776元
"夫珠玉金银,饥不可食,寒不可衣",但人们还是喜欢金银。这表明金银作为货币()
| A. | 从起源看,是和商品同时产生的 |
| B. | 从作用看,是财富的唯一象征 |
| C. | 从本质看,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
| D. | 从职能看,具有价值尺度、贮藏手段两种基本职能 |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劳动力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M产业转移 当社会生产力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便向第三产业转移。这种趋势被称为"配第--克拉克定律",它表明()
| A. |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将逐渐被弱化 |
| B. | 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将逐渐被取代 |
| C. | 第三产业的就业吸纳能力将逐步增强 |
| D. | 第一、第二产业就业人口都将绝对减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