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l为2000年中国人口迁移流向统计表。读表l,回答第5题。
2000年中国人口迁移流向及主要影响因素是 ( )
A.东部是人口的最大迁出区人多地少 |
B.中部是人口的最大迁入区矿产资源的开发 |
C.人口迁移量最大的方向是由中部迁往东部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
D.人口迁移量最大的方向是由西部迁往东部自然条件的差异 |
某研究机构利用水池(4m×2m×1m)、土壤、芦苇、水管等材料设计了一个人工湿地系统图。完成下列问题。该设计主要模拟的湿地功能有()
①防风固沙 ②净化水质 ③涵养水源 ④塑造地形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若用无植物的相同模拟系统实验,则检测到()
A.出水口的排水量减少 | B.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 |
C.出水口的含沙量增加 | D.土壤矿物总量增加 |
我国科技人员在横断山脉某峡谷地区进行了山地水土流失研究,得到下表数据。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年份 |
降雨量 |
地表径流 |
|||
非林地 |
人工林地 |
||||
径流量 (m3/s) |
土壤侵蚀量 (t/Km3a) |
径流量 (m3/s) |
土壤侵蚀量 (t/Km3a) |
||
1992 |
475.4 |
4.5 |
160.5 |
1.0 |
0.2 |
1990 |
611.4 |
9. 9 |
264.6 |
1.9 |
6.6 |
1993 |
815.4 |
10.1 |
272.6 |
2.4 |
0.5 |
1991 |
884.4 |
11.1 |
299.2 |
2.8 |
4.9 |
根据表格数据可知,降雨量与径流量关系为
A.相同的降雨量,人工林地的径流量是非林地的20% |
B.当降雨量增加约86%的时候,人工林地径流量增加3倍 |
C.径流量与降雨量具有线性函数关系 |
D.径流量与降雨量的大小具有相关性 |
根据上题表格数据可知,降雨量与土壤侵蚀量关系是
A.相同降雨量,人工林地的土壤侵蚀量大于非林地的 |
B.相同降雨量,非林地的土壤侵蚀量大于人工林地的 |
C.降雨量增加l倍,土壤侵蚀量相应增加l倍 |
D.降雨量增加l倍,土壤侵蚀量相应增加l倍以上 |
图为我国七省区某种植被总面积占全国该种植被总面积的比例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该植被是()
A.沼泽 | B.草原 | C.温带落叶阔叶林 | D.荒漠 |
该植被分布区所存在最普遍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A.土地荒漠化 | B.土地次生盐碱化 |
C.水土流失 | D.生物多样性锐减 |
“骑楼”是岭南民居的一个特色:楼房前座跨入人行道悬空而建,二楼向街心延伸,并使马路边房屋相互连接,形成自由步行的长廊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建设骑楼的目的是()
A.体现当地的民族特色 |
B.使房屋建筑有层次感,体现建筑美 |
C.节省建筑材料 |
D.便于行人避雨和遮阳 |
骑楼建筑反映了岭南地区()
A.地形多样,地表起伏不平 | B.洪涝、台风等灾害频繁 |
C.夏季高温多雨的气候 | D.降雨强度大 |
在未来的农业生产中,依托于地理信息技术,农民首先可定期获得农田长势的影像资料,再经过系统分析,最后把杀虫剂、化肥施用到最需要的农田,从而减少污染、提高产量。结合图,完成下列问题。这一过程中,依次使用的技术是()
A.RS—GIS—GPS | B.RS—GPS—GIS |
C.GIS—RS—GPS | D.GPS—RS—GIS |
“土地利用信息数据库”在数字城市规划中不能用于()
A.分析应急避难场所数量 | B.确定市区停车场的规模 |
C.统计城市流动人口数量 | D.决策公交线路合理布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