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图为世界某地区局部图。读右图,回答9-11题。图中 ( )
A.导致甲、乙两地气候类型差异的主导因素是洋流 |
B.乙—丙体现以水分变化为基础的地域分异规律 |
C.图示洋流降低了沿岸地区的干热程度 |
D.甲地为热带雨林气候,乙地为热带草原气候 |
丁地的农业地域类型特点为 ( )
A.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畜产品大量出口 |
B.农业与市场联系密切,多分布在城市周边地区 |
C.机械化水平高,耕种、放牧、休耕进行轮作 |
D.农业生产过程精耕细作,农产品的商品率较低 |
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地球上某种资源的分布。若人类不合理利用这种资源,将最可能会出现( )
A.海水升温,溶解二氧化碳减少 |
B.两极冰川融化,山地雪线下降 |
C.大气逆辐射增强,温室效应加剧 |
D.全球气候变干,物种减少 |
下图为四个气象观测站所记录的气象资料,图中的符号代表各站每月的气温和降水量。读图回答1—3题。图中四个观测站年降水量最小的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乙观测站的气候类型可能为
A.温带大陆性气候 | B.温带海洋性气候 |
C.温带季风气候 | D.地中海气候 |
丁观测站所在地山上有终年积雪,雪线高度可能为
A.1500米 | B.2000米 | C.3200米 | D.4500米 |
读“气压带风带移动规律模式示意图”,回答1—3题。甲图所示季节各纬度带气流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0°—10°N主要盛行下沉气流 |
B.10°N—20°N盛行东南风 |
C.20°N—30°N盛行西北风 |
D.30°N—40°N盛行西南风 |
甲、乙两图反映的时间与季节正确的是
A.甲表示3月份、春季 | B.乙表示7月份、夏季 |
C.甲表示9月份、秋季 | D.乙表示1月份、冬季 |
下列各图与上图中P点气候特征相匹配的是
下图为某气象台发布的墨西哥湾及邻近海区飓风近地面天气形势图。
此时降雨集中分布在飓风东北部的主要原因是
A.气流上升速度快 | B.形成锋面雨 | C.凝结核多 | D.气温较低 |
我国甲、乙两地均位于29°N附近。读“1971~2000年甲、乙两地各月气温和降水分布图”,可知
A.甲地年平均气温较乙地低 | B.乙地降水较甲地丰沛 |
C.乙地是高原山地气候 | D.甲地属温带季风气候 |
下图是某日08时和20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百帕),读图回答:
由08时到20时,图中
A.①地风向偏北,风力逐渐减弱 |
B.②地受高压脊控制,天气持续晴朗 |
C.低气压中心向东北方向移动并增强 |
D.气旋中心附近暖锋移动快于冷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