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图 “亚洲甲、乙两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完成19-20题。
图中③、④处的地形为( )
| A.③是山顶、④是盆地 | B.都是盆地 | C.③是火山口、④是平原 | D.都是高原 |
关于①(海拔-155米)所在区域地理环境特点及相关影响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气温年较差小,日较差大,适宜于发展特色瓜果种植业 |
| B.地势低洼、地形封闭,交通是制约经济发展最主要的因素 |
| C.远离海洋,深居内陆,降水少,冰川融水是主要补给水源 |
| D.晴天多,太阳辐射强,热量不易扩散,冬季出现我国最高温 |
在地理研究中,可用重心移动反映地理事物和现象空间分布的变化。一般来说,某个方向的粮食生产产量比重高,重心就偏向那个方向。下图表示1990-2005年中国粮食产量重心轨迹。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图示时间中国粮食产量重心总体上
| A.一直在北进西移 | B.移动速率比较均衡 |
| C.由江南移向华北 | D.北进速率超过西移速率 |
我国粮食生产重心的变化有助于
| A.缓解北方地区干旱化程度 | B.促进区域农村经济协调发展 |
| C.区域粮食流通格局的改变 | D.提高农业土地产出效率 |
读某日某区域地面天气图,完成下列问题。
图中abcd四条虚线处,可能形成锋面的是
| A.a | B.b | C.c | D.d |
图中所示季节,澳大利亚
| A.北部沿海地区草木枯黄 |
| B.西南部地区降水丰富 |
| C.东部受洋流的增温作用显著 |
| D.西部受洋流的降温作用显著 |
汉江流域是朝鲜半岛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地区。读汉江流域水系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从图中水系特征可以看出
| A.地势特征是北高南低 |
| B.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 |
| C.东部沿海地势坡度较大 |
| D.河流流向以自南向北为主 |
关于汉江的综合开发措施中最合理的是
| A.航运价值小,应大力拓展水运 |
| B.水能丰富,应突出开发水电 |
| C.流域降水少,应重点发展灌溉 |
| D.支流众多,不适合综合开发 |
图中湖泊面积随季节而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图中湖泊面积最大的季节及原因正确的是
| A.春季 冰雪融水多 | B.夏季 冰川融水多 |
| C.秋季 降水多 | D.冬季 蒸发小 |
图中湖泊面积由小变大期间,河流入湖口位置
①靠近湖心②远离湖心③向南移动④向北移动
|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某地太阳高度日变化值在年内某时段始终为30°,则该时段最长约
| A.1个月 | B.2个月 |
| C.3个月 | D.6个月 |
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夏季甲城较乙城温度偏低,其主要影响因素为
| A.大气环流 | B.洋流 |
| C.地形 | D.海陆位置 |
夏季乙城较甲城降水总量大,其主要影响因素为
| A.大气环流 | B.洋流 |
| C.地形 | D.海陆位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