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共8分,3分+5分)
摸鱼儿 【宋】辛弃疾
淳熙已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迷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楼,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1)词的上阕重在写景,请你仔细品读涵泳诗境,说说作者在这一阕中透漏了自己的何种情感并作出具体说明。
答:
(2)作者下阕提笔便叠用典故来借以表达人生的失落、闲愁,那么这样的写作最终又是通过哪个语句和上阕有机地关联起来的呢?联系作者的生平经历,“知人论世”,他借此词抒发了哪些忧愁和感慨呢?
答: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雨过山村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
注:浴蚕,指古代时用盐水选蚕种。
前人这样评论这首诗的末句:“心思之巧,词句之秀,最易启人聪颖。”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请作简要赏析。(80字左右)
阅读下面宋诗,完成(1)-(2)题
北斋雨后①文同
小庭幽圃绝清佳,爱此常教放吏衙。雨后双禽来占竹,深秋一蝶下寻花。
唤人扫壁开吴画,留客临轩试越茶。野性渐多公事少,宛如当日在山家。
[注]此诗为文同任兴元府知府时所作;文同是苏轼的表兄,北斋是他庭院中的书斋。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中国诗与中国画本来密不可分,细读文同的《北斋雨后》,可见一斑。 |
B.庭小圃幽清嘉可人,令文同陶醉,于是他常将下属请到北斋处理公务。 |
C.北斋可赏奇,诗人曾在雨后看枝头好鸟,待到深秋还可赏玩彩蝶戏花。 |
D.有禽有蝶增添了生气;"双禽"、"一蝶"乃为对仗所造,数词不必实解。 |
E.北斋雨后之景与品茗赏画之乐予人"野性",更令诗人思慕出仕前的生活。
(2)从你所认定的第(1)题的答案中任选一项,说说它为什么"不恰当"?
阅读下面的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庆庵寺桃花 [南宋]谢枋得
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是一年春。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注]谢枋得,南宋人,宋亡后,仍以江东提刑、江西招渝使知信州的身份抗击元兵,兵败后潜入山中,隐居达十二年之久,拒不出仕。后被强迫北行,至元都燕京,绝食而死。 此诗即写于隐居期间。
大林寺桃花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①谢诗"寻"和白诗"觅"的对象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两诗主要运用的表现手法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请从两首诗中选出一首,说说你喜欢的理由。要侧重一个角度,结合诗句。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客中初夏司马光
四月清和雨乍睛,南山当户转分明。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1)这首诗主要描写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5个字);初夏天气的总体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4个字)
(2)散文创作有"形散神不散"之说,请用这个说法分析《客中初夏》的"散"与"不散"。(4)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凉州词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①首句写诗人眺望黄河的特殊感受。这一句的观察顺序是____;使画面具有动感的关键词是__;第二句写塞上"孤城"及环境。从表现"孤城"的角度看,这一句运用了_的手法。(3分)
②这首诗如一幅画卷。如果说"孤城"是"画卷"的主体部分,那么首句与"孤城"是什么关系?
③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诗的意境。(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