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求人地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当前人类的共识。人口激增、资源缺短、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是当前影响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据此回答题。下列举措,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是:
A.世界各国承担同等责任,共同保护地球 |
B.保持适度的人口规模,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
C.改变生产方式,寻求经济活动的利润最大化 |
D.制定全球统一目标和政策,以解决跨国界环境问题 |
关于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的认识,正确的是:
A.农村环境问题以生态破坏为主,环境污染危害不大 |
B.农村经济落后,应先发展经济,再治理污染 |
C.发展经济需协调好与生态、社会的关系 |
D.植树造林、防治水土流失是治理污染最有效的措施 |
农家乐是新兴旅游休闲形式,表现为城市居民走进农村,“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享农家乐”。表为百度地图搜索到的江苏“农家乐”数量。据此回答下题。苏南农家乐的数量远高于苏北,主要原因是
A.苏南农家乐规模大 | B.苏南人口密度大 |
C.苏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 | D.苏南土地资源有限 |
关于农家乐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促进农村的产业分工与合作 | B.有利于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 |
C.不利于农村劳动力转移 | D.有利于提高城市化水平 |
图表示我国总人口变化趋势,图表示我国15-64岁组(劳动人口)人口所占比例的变动趋势(%),其中,低、中、高方案生育率分别为1.4‰、1.5‰、1.6‰。读图回答下题。2010-2050年我国人口的变化趋势为
A.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呈现持续下降趋势 |
B.生育率越高,中国总人口峰值出现的时间越早 |
C.高生育率的劳动年龄人口所占比例始终最高 |
D.2050年高方案和低方案的人口总数约相差1亿 |
为改善我国的人口结构,2014年我国部分省、区启动“单独二孩”政策,该政策实施后
A.延缓我国老龄化进程 | B.改变我国人口负增长的现状 |
C.劳动年龄人口的抚养压力减轻 | D.改善我国人口性别比不平衡的状况 |
图为我国东南某地区等坡度线(地表坡度值相等的点连成的线)图,图中数字代表坡度 (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读图回答下题。图中河段,流速最快的是
A.A | B.B | C.C | D.D |
关于图示区域的正确说法是
A.甲河谷北侧地表径流流速快于南侧 | B.乙地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 |
C.丙地位于背风坡,土壤水分条件差 | D.河流从丁地流向甲地 |
图A为某河流水利工程建设后的遥感影像图,图B为该河流大坝以下河段的某观测站测得的流量过程线与流量历时曲线图,流量历时是指一年中等于和大于某一流量出现的天数之和。读图回答下题。该段河流进行水利工程建设后
A.大坝上游河道变宽,通航条件改善 | B.大坝下游水位升高,淹没水中沙洲 |
C.河流支流数量增加,流域面积增大 | D.流量季节变化增大,两岸植被减少 |
大坝建成后,流量历时曲线上的甲、乙点将
A.甲、乙同时上移 | B.甲下移,乙上移 |
C.甲、乙同时下移 | D.甲上移,乙下移 |
2015年1月华北地区多次出现雾霾天气,图是该区域1月15日—16日的空气质量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题。该时段区域内有一次明显的锋面活动,推测16日11时锋线的大致位置
A.甲线附近 | B.乙线附近 |
C.丙线附近 | D.丁线附近 |
有关下列地区污染物浓度变化的原因,正确的是
A.A地因在冷空气源地附近,风力强,污染物浓度下降 |
B.B地因吹偏南风,湿度上升,污染物浓度将升高 |
C.C地因位于锋后,盛行上升气流,污染物浓度升高 |
D.D地因冷暖空气相遇,挤压聚集,污染物浓度升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