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基因分离规律的实质是

A.子二代出现性状分离 B.子二代性状的分离比为3:1
C.测交后代性状的分离比为3:1 D.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科目 生物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关于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操作,正确的是

A.使用定性滤纸过滤研磨液
B.将干燥处理过的定性滤纸条用于层析
C.在划出一条滤液细线后紧接着重复划线2~3次
D.研磨叶片时,用体积分数为70%的乙醇溶解色素

一个班级分组进行减数分裂实验,下列操作及表述正确的是

A.换用高倍镜时,从侧面观察,防止物镜与装片碰擦
B.因观察材料较少,性母细胞较小,显微镜视野应适当调亮
C.为观察染色体不同层面的精细结构,用粗准焦螺旋调节焦距
D.一个视野中,用 10×物镜看到 8 个细胞,用 40×物镜则可看到32个细胞

在 1、3、5 号试管中分别加入 2 mL 蒸馏水,2、4、6号试管中分别加入 2 mL 发芽的小麦种子匀浆样液,然后在 1 ~ 4号试管中适量滴加斐林试剂,5、6号试管中合理滴加双缩脲试剂,摇匀。预期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A.1、3、5 号试管内都呈蓝色
B.3 组实验中甲组和乙组的实验结果相同
C.4 号试管内呈砖红色,其余试管内都呈蓝色
D.4 号试管内呈砖红色,6 号试管内呈紫色

将江苏某地当年收获的小麦秸秆剪成小段,于 7 月20日开始分别进行露天堆放、水泡和土埋 3 种方式的处理,3 次重复,每隔 15 天检测一次秸秆腐解残留量,结果见下图。 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A.秸秆还田后翻耕土埋应是利用秸秆的合理方法
B.土壤中的空气和水分条件有利于多种微生物对秸秆的分解
C.如果将处理开始时间提早 30 天,则 3 条曲线的位置将呈现上移趋势
D.从堆放、水泡 2 条曲线可以推测好氧性微生物分解能力高于厌氧性微生物

为了探究温度、pH 对酶活性的影响,下列实验设计不合理的是

实验编号
探究课题
选用材料与试剂

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过氧化氢溶液、新鲜的肝脏研磨液

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新制的淀粉酶溶液、可溶性淀粉溶液、碘液

pH对酶活性的影响
新制的蔗糖酶溶液、可溶性淀粉溶液、碘液

pH对酶活性的影响
新制的淀粉酶溶液、可溶性淀粉溶液、斐林试剂

A.实验①
B.实验②
C.实验③
D.实验④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