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分)下图为黄河沿岸某城市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城市的空间形态呈 布局,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2)分析石化工业区的区位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假设该图为甲乙两地的热力环流图,判断甲乙丙丁四处气压由高到低的排列。
(2)假设该图为冬季海陆间的季风环流图,那么图中的甲地为(填陆地或海洋),①风的性质为。
3)假设该图为三圈环流中北半球的中纬环流图,判断甲乙的气压带名称:甲、乙。
(4)假设右图为中低纬度的大洋环流,那应该表示的是(南或北)半球的大洋环流;若该洋流环流在太平洋中①洋流的按成因分应属于;②洋流的冷暖性质分应该是。若该大洋环流发生在北印度洋的话此时是季节。若某个洋流在大西洋中可以增强温带海洋气候的是洋流(填数字)
根据所给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补给占径流总量百分比 |
甲河 |
乙河 |
||||||
冬 |
春 |
夏 |
秋 |
冬 |
春 |
夏 |
秋 |
|
地下水 |
5 |
5 |
5 |
5 |
2 |
2 |
2 |
2 |
积雪融水 |
0 |
13 |
0 |
0 |
0 |
15 |
5 |
0 |
冰川融水 |
0 |
0 |
0 |
0 |
0 |
5 |
62 |
0 |
雨水 |
5 |
10 |
32 |
20 |
0 |
0 |
5 |
0 |
合计 |
10 |
28 |
37 |
25 |
2 |
22 |
74 |
2 |
(1)甲河补给类型;乙河补给类型。
(2) 甲、乙两河流径流季节变化的共同点是:。不同点。
(3)比较甲、乙两河流水源补给来源上的共同点是。不同点。
读图3,回答下列问题。(共20分,每空2分。)
⑴ 图中A、B、C和岩浆构成了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其中A表示岩。
⑵ 图中的①②③④构成水循环类型的( )
A.陆上内循环 B.海上内循环 C.海陆间循环 D.地壳循环
(3)其中①表示的环节是,②表示的环节是,③表示的环节是 ,④表示的环节是。
(4) 水循环能将水圈、生物圈、、四大圈层联系起来。
(5) 如果在该地区的甲、乙、丙三处进行钻井,有可能在地找到石油或天然气,如果该地区要修建一条地下隧道,甲、乙、丙三处中应选择地。
读下面“风向分布模式图”和“气候类型图”回答问题。
(1)左图是 半球 季;
(2)右图中四种气候类型甲、乙、丙、丁在左图中相应的位置分别是
、 、 、 ;
(3)除南极洲外,其它大洲都有的气候类型是 ;(填代号,下同)
(4)E、F同为300N~400N的大陆, E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___,F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__,两地的气候截然不同,原因是
。
(5)全年受西风带控制,温和多雨的是___________。
(6)甲气候代表的地点可能是下列中的______,丁气候代表的地点可能是下列中的 。
A.上海 | B.北京 | C.罗马 | D.开普敦 |
读北半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气压带D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它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热力因素/动力因素)形成的。
(2)画出风带C的风向。
(3)上图中气压带A与气压带B控制下的大陆西岸相比,降水较多的是_________,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气压带、风带随___________________南北移动而移动;以北半球为例,夏季向______________(方向)移动。
(5)在上图中B、C带交替控制下的大陆西岸,其干湿状况为冬季_________________,夏季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