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下表资料,回答题。
我国四省(区)人口及部分自然资源统计数据表(2006年)
省(区) |
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
耕地面积(万公顷) |
水资源总量(亿立方米) |
木林总蓄积量(亿立方米) |
① |
34.3 |
532.5 |
1865.8 |
15.8 |
② |
53.5 |
1539.1 |
727.9 |
15.0 |
③ |
51.9 |
542.4 |
404.4 |
0.4 |
④ |
31.1 |
361.0 |
184.6 |
2.0 |
1.表中①、②、③、④所示省(区)的简称依次是 ( )
A.川、黑、苏、陇 B.苏、川、陇、黑
C.黑、川、陇、苏 D.陇、黑、川、苏
2.下列推理,其过程和结论正确的是 ( )
A.耕地面积①比②小,因此.山区面积①比②大
B.水资源总量②比③多,因此,年降水量②比③大
C.木材总蓄积量③比④少,因此,森林覆盖率③比④低
D.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①比③小,因此,乡村人口比重①比③大
3.有关四省(区)农业生产地叙述.正确的是 ( )
A.①省(区)西部是该省种植业集中地区
B.②省(区)东部是我国著名的棉花产区
C.③省(区)南部农业耕作制度一年三熟
D.④省(区)北部灌溉用水主要是地下水和高山冰雪融水
读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回答问题。该地丘陵的主体走向为( )
A.西北—东南走向 |
B.东西走向 |
C.西南—东北走向 |
D.南北走向 |
该地为发展旅游业,欲在某山峰
处建一座“望江楼”,最合适的地点是( )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结合全球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2007年1月13日,日本北部的千岛群岛东部海底发生8.3级地震。此次地震的震中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图中示意该位置的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当图中M点地表面正午太阳高度为90°时()
A.非洲地区为白天 | B.欧洲地区为黑夜 | C.拉美地区为黑夜 | D.南极地区为极昼 |
读某地区等高线示意图,完成问题。下列有关图中等高线表示的基本地形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AB线表示山谷 | B.CD线表示山脊 | C.E处为陡崖 | D.F处为山顶 |
图中河流干流在河段①(丙、丁之间)的流向大致是()
A.从北向南 | B.从南向北 |
C.从西南向东北 | D.从东南向西北 |
若该地区位于中国东南部地区,则图中②地区最适宜发展的产业是()
A.水稻种植业 | B.林业 |
C.游牧业 | D.热带经济作物种植 |
如果要在图中河流①的干流上修建一座拦河大坝,使海拔在250~300米之间的土地能够得到引水灌溉,则拦河大坝最佳的位置是()
A.甲处 | B.乙处 | C.丙处 | D.丁处 |
读图,完成问题甲图中①、②、③、④四地段中平均坡度最大的为(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甲图中海拔低于400米的区域面积约为( )
A.0.05 km2 | B.0.5km2 | C.5 km2 | D.50 km2 |
若该地多山崩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甲图中最易发生泥石流灾害的是( )
A.②、④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② |
乙图为甲图中某地一部分,实线为等高线,虚线为泥石流路线,某游客此时刚好位于O点,则其最佳的逃生路线是图中①—④中的()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在某山区,地貌学家新近命名了一种地貌类型——岱崮地貌,等高线地形图如下图所示。该地区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无工业污染,适合蜜桃生长。据此回答问题。对岱崮地貌的地貌形态最为准确的描述是( )
A.顶平,身陡,麓缓 |
B.丘谷相间,连绵起伏 |
C.顶部平展开阔,周围峭壁如削,峭壁下坡度由陡到缓 |
D.四周高,中间低 |
判断图中陡崖的相对高度可能是( )
A.30米 | B.50米 | C.70米 | D.90米 |
图中甲地在乙地的()
A.正西方 | B.东北方 | C.西北方 | D.西南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