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右图,判断题。(阴影部分为黑夜)
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经纬度分别为
A.60°E B.60°W
C.20°S D.20°N
2.有关甲、乙两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两地最短距离大约是3300千米
B.这天昼长甲地比乙地长
C.这天正午太阳高度角甲地比乙地小
D.甲地的角速度大于乙地
3、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此图中心为北极 B M点昼短于N点
C M点正处于黎明时间 D N地太阳正午高度大于M地
近年来,一些跨国公司纷纷将零部件的加工和组装撤出中国大陆转向东南亚和墨西哥等地。图示意某产品生产与销售情况。读图完成下题。该产品最有可能是( )
A.精密仪表 | B.智能手机 |
C.化工产品 | D.高级时装 |
该产品选择在墨西哥组装的最主要目的是( )
A.降低关税成本 | B.减少土地租金 |
C.接近消费市场 | D.利用当地原料 |
一些跨国公司将零部件加工和组装撤出中国大陆转向东南亚,主要是因为东南亚( )
A.劳动力较丰富 | B.科技水平较高 |
C.消费市场较广 | D.生产成本较低 |
工业化时期迅速崛起为领导城市,到沦为二战后萎靡不振的老工业城市,后经过著名的“匹兹堡复兴”而成为面目一新、充满勃勃生机的后工业化白领城市,匹兹堡的成功转型令人瞩目,值得借鉴。回答下面各小题。五大湖地区的匹兹堡能成为美国“钢城”的有利条件有()
①地形平坦,水能丰富
②历史上是人口稠密的地区,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③自然资源种类多、数量大,地区组合好,工业接近原料、燃料地
④利用五大湖和运河,水运条件 十分便利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为实现区域经济复苏,“匹兹堡复兴”时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①积极整治环境②扩大工业规模
③加快产业结构调整④大力发展传统产业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③ |
下表为我国三种产业生产布局的变化,根据所学的地理原理回答下列问题。
甲产业 |
乙产业 |
丙产业 |
|
1990年主要生产省份 |
上海、广东、北京、天津、山东、安徽、河南、江苏、四川 |
||
2001年主要生产省份 |
广东、山东、安徽、河南、江苏、四川 |
北京(39%)、 广东(26%) |
上海( 35%)、广东(28%)、江苏(20%) |
影响甲产业布局的主要因素是()
A.原材料的供应 | B.大量廉价的劳动力 |
C.交通的便利程度 | D.市场的开放程度 |
决定乙、丙产业集中分布在京、沪、粤三地的最主要原因是()
A.经济因素 | B.环境因素 |
C.技术因素 | D.劳力因素 |
有关甲、乙、丙产业布局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产业因生产条件比较优势的变化,有从沿海向内地迁移的趋势 |
B.乙、丙产业布局的集聚效应明显,主要是为了降低生产成本 |
C.甲、乙、丙产业均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 |
D.三种产业布局的变化体现了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 |
读“德国鲁尔区和我国鞍山钢铁工业基地图”,比较两地的区位特点,回答下列各题。两地发展钢铁工业相同的区位优势是( )
①接近煤炭产地 ②水源较充沛 ③水陆交通便利 ④市场广阔 ⑤廉价劳动力多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⑤ |
C.①②③⑤ | D.①②④⑤ |
德国鲁尔区衰落的主要原因中,不属于受世界工业发展形势影响的是()
A.第三次技术革命的冲击 |
B.世界性钢铁过剩 |
C.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 |
D.生产结构比较单一 |
读图,回答下列小题。图中①处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因素主要是()
A.水源 | B.地形 |
C.光照 | D.土壤 |
图中②④所在地区纬度大致相同,但地理环境差异显著,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水源 | B.海陆位置 |
C.地形 | D.土壤 |
由图中提供的信息,可以推断②所在的省区,开发潜力巨大的能源有()
A.太阳能、水能 | B.风能、石油 |
C.太阳能、石油 | D.水能、天然气 |
图中③所在林区比东北林区树种更为丰富,其根本原因是该地()
A.年降水量大、气温高 |
B.光照和热量条件好 |
C.纬度低、相对高差大 |
D.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