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90年代以来苏州、徐州经济发展水平比较”,读后回答题。
表2 2 0世纪90年代苏州和徐州经济发展水平比较表
|
1990年 |
2000年 |
2006年 |
|||
苏州 |
徐州 |
苏州 |
徐州 |
苏州 |
徐州 |
|
GDP(亿元) |
202.14 |
112.84 |
1540.58 |
616.95 |
4820.26 |
1428.80 |
人均GDP(元) |
3617 |
1438 |
26692 |
6948 |
78801 |
15363 |
GDP每增加亿元占用的耕地面积(万平方米) |
111.41 |
318.92 |
76.43 |
85.27 |
8.93 |
54.25 |
1.根据表中信息,分析有关苏州、徐州经济发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2000~2006年间苏州的GDP增速比徐州快,人均GDP增速也比徐州快
B.1990~2006年两地的GDP均呈上升趋势
C.1990~2006年苏州和徐州“GDP年增加1亿元占用的耕地面积”均在下降
D.1990~2006年“GDP年增加1亿元占用的耕地面积”徐州比苏州下降的速度更快
2.关于两地“协调区域经济发展与耕地保护之间矛盾”合理之举的叙述,错误的是
A.禁止占有耕地发展其它产业,落实国家土地基本国策
B.徐州在保护耕地的同时,要依靠创新和产业升级,加快发展
C.苏州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还应努力降低亿元产值占用的耕地面积
D.两地间应加强合作,进行产业整合,提高耕地利用效率
下列正方形代表亚欧大陆,图中圆圈能正确反映中国位置的是:
资源枯竭型城市是指矿产资源开发累计采出储量已达到可采储量的70%以上的城市。资源型城市必然要经历建设-繁荣-衰退-转型-振兴或消亡的过程。因此,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经济转型是个世界性的难题。据此回答小题。不属于资源枯竭型城市存在问题的是
A.环境污染严重 | B.产业结构单一 |
C.失业人率高 | D.城市化速度过快 |
资源枯竭型城市寻找新出路,下列举措不正确的是
A.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产业升级 |
B.禁止开采煤炭、石油,寻找绿色替代能源 |
C.坚持经济发展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相协调 |
D.大力发展投资少、消耗低、污染小、效益高的产业 |
GIS将不同类型的地理空间信息储存在不同的图层上。叠加不同的图层可以分析不同要素的相互关系。回答小题。城市交通图层与城市人口分布图层的叠加,可以
A.计算城市水域面积 | B.分析建筑设计的合理性 |
C.估算工农业生产总值 | D.为商业网点选址 |
对2000年与2006年城市土地利用图层进行分析,能够
A.计算交通流量的变化 | B.预测洪涝灾害的发生 |
C.了解城市地域结构变化 | D.预测城市降水变化趋势 |
下图中甲、乙两地的纬度相同,a处气温比近地面气温低的主要原因是()
A.地面是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 |
B.太阳辐射是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 |
C.a处大气的散射作用比近地面强 |
D.a处的太阳辐射比近地面弱 |
关于下图中空气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处空气上升是因为气压高 |
B.③处气压较④处高,所以空气下沉 |
C.⑥处气温高、气压低,空气下沉补充 |
D.④处气温低,空气收缩下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