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容量是环境承载力与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的产物。据此回答题。
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人口容量特点的是
A.临界性 B.相对性
C.规律性 D.警戒性
2.下列与人口合理容量呈负相关的因素是
A.资源数量 B.科技发展水平 C.平均消费水平 D.地区对外开放程度
读“某地天气系统图”,回答下列问题。该天气系统是
A.北半球气旋 | B.南半球气旋 | C.北半球反气旋 | D.南半球反气旋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M处为暖锋 | B.N处出现了连续性降水 |
C.N处为冷锋 | D.M处雨后气温上升 |
某地理兴趣小组野外考察并绘制了某地地貌景观及地形剖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形成图中西北部地区地貌景观的主导因素是
A.风化作用 | B.流水侵蚀 | C.地壳运动 | D.流水搬运 |
成都平原的成因
A.流水冲积 | B.地壳下陷 | C.冰川堆积 | D.流水侵蚀 |
某中学地理学习小组对该中学与公路之间的一片林地与裸地气温进行连续监测,测得林地与裸地月均温差值变化(林地月均温减去裸地月均温的差值)如下表。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月份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月均温差值 |
0.13 |
0.10 |
0.18 |
-0.16 |
-0.13 |
-0.25 |
-0.43 |
-0.40 |
-0.20 |
-0.10 |
0.11 |
0.22 |
探究结果表明
A.林地比裸地的年均气温低 | B.林地的年温差大,裸地的年温差小 |
C.该地11、12月份的月均温最低 | D.学校所在地位于南半球 |
该片林地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①涵养水源②保持水土③减弱噪声④防风固沙⑤吸烟滞尘
A.①② | B.②⑤ | C.③④ | D.③⑤ |
内蒙古某山有一处花岗岩“石林”景观(如图所示)。完成下列问题。图中“石林”景观,按照成因,其岩石为
A.玄武岩 | B.变质岩 | C.岩浆岩 | D.沉积岩 |
图中“石林”形成过程的先后顺序是
A.地壳下降—岩浆活动—风化、侵蚀 | B.岩浆活动—地壳上升—风化、侵蚀 |
C.地壳上升—岩浆活动—风化、堆积 | D.岩浆活动—地壳下降—风化、堆积 |
下面是某地冬至日(12月22日)太阳高度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该地的经纬度是
A.80.5°N,O° | B.66.5°S,180° | C.80.5°S,O° | D.86°S,180° |
在图中M至N时间段,太阳位于
A.东北方向 | B.西南方向 | C.西北方向 | D.东南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