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同学分离纯化了甲、乙两种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重新组合为“杂合”噬菌体,然后分别感染大肠杆菌,并对子代噬菌体的表现型作出预测,见表。其中预测正确的是
“杂合”噬菌体的组成 |
实验预期结果 |
||||
预期结果序号 |
子代表现型 |
||||
甲的DNA+乙的蛋白质 |
1 |
与甲种一致 |
|||
2 |
与乙种一致 |
||||
乙的DNA+甲的蛋白质 |
3 |
与甲种一致 |
|||
4 |
与乙种一致
|
有关如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ADP被释放后,蛋白质还能结合ATP |
B.与图中蛋白质具有相同功能的物质,有些不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 |
C.图中的能量可用于细胞内的需要能量的生命活动 |
D.该蛋白质也可结合ADP和Pi合成ATP |
用差速离心法分离出某动物细胞的三种细胞器,经测定其中三种有机物的含量如图所示,以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细胞器甲是线粒体,需氧呼吸时葡萄糖进入其中被彻底氧化分解 |
B.细胞器乙只含有蛋白质和脂质,肯定与分泌蛋白的加工和分泌有关 |
C.若细胞器丙不断从内质网上脱落下来,将直接影响分泌蛋白的合成 |
D.大肠杆菌细胞与此细胞共有的细胞器可能有甲和丙 |
如图为某桑园引入七星瓢虫后,蚜虫和七星瓢虫种群数量变化曲线。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引入七星瓢虫后,蚜虫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减小 |
B.采用标志重捕法估算桑园中蚜虫的年龄组成 |
C.b点时,七星瓢虫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
D.七星瓢虫与蚜虫虫之间为捕食关系 |
下列关于生命系统的稳态及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稳态是机体在神经系统调节下,通过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来共同维持的。 |
B.植物的向光性不能体现生长素的双重性。 |
C.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 |
D.反馈调节是生命系统中普遍存在的调节机制,它对于生命系统的稳态维持有重要意义 |
下列关于生物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突变指DNA分子中发生的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DNA结构改变。 |
B.基因型为Aa 的植物连续自交F2基因型比例为3:2:3,这是由基因重组造成的。 |
C.不能通过有性生殖遗传给后代的变异,也可能属于可遗传变异,如:三倍体无籽西瓜就属于可遗传变异 |
D.基因重组包含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和非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