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同学分离纯化了甲、乙两种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重新组合为“杂合”噬菌体,然后分别感染大肠杆菌,并对子代噬菌体的表现型作出预测,见表。其中预测正确的是
“杂合”噬菌体的组成 |
实验预期结果 |
||||
预期结果序号 |
子代表现型 |
||||
甲的DNA+乙的蛋白质 |
1 |
与甲种一致 |
|||
2 |
与乙种一致 |
||||
乙的DNA+甲的蛋白质 |
3 |
与甲种一致 |
|||
4 |
与乙种一致
|
图1是某生物的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图2是该生物的五个精细胞。根据图中的染色体类型和数目,判断最可能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是()
A.①② | B.②⑤ | C.③④ | D.①⑤ |
下图表示细胞呼吸简图,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方框内的中间物质是丙酮酸 | B.有氧呼吸过程中,D阶段产生能量最多 |
C.E表示的物质是酒精和二氧化碳 | D.人体细胞在无氧的条件下可以产生CO2 |
关于下面概念图的分析,正确的是()
A.①和②所示的过程都需要消耗细胞内ATP水解释放的能量 |
B.只有①所示的过程能逆浓度梯度运输物质 |
C.大分子物质只有通过①所示的过程才能进入细胞 |
D.果脯腌制时蔗糖进入细胞与过程①和②有关 |
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下列关于酶的论述中,都正确的一组是()
①酶是一类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蛋白质②酶的活性与pH有关
③酶的催化效率很高④酶的数量因参与化学反应而减少
⑤只要条件适宜,酶在生物体外也可催化相应的化学反应
A.②③④ | B.①③⑤ | C.①②③ | D.②③⑤ |
把鼠的肝细胞磨碎后高速离心,细胞匀浆分成a、b、c、d四层。往c层加入葡萄糖,没有CO2和ATP产生,再加入丙酮酸后,马上就有CO2和ATP产生,则c层必定含有()
①线粒体②核糖体③细胞质基质④ADP
A.①和③ | B.②和④ | C.①和④ | D.②和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