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陈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少时家贫,好读书。里中社,平为宰分肉食甚均。父亲曰:“善,陈孺子之为宰!”平曰:“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陈涉起而王陈,立魏咎为魏王,陈平从少年往事魏王咎于临济。说魏王不听,人或谗之,陈平亡去。平遂至修武降汉。其后,楚急攻,围汉王于荥阳城。久之,汉王患之,谓陈平曰:“天下纷纷,何时定乎?”陈平曰:“项王为人,恭敬爱人,士之廉节好礼者之归之。至于行动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顾楚有可乱者,彼项王骨鲠之臣亚父、钟离昧、周殷之属,不过数人耳。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项王为人意忌信谗,几内相诛。汉因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汉王以为然,乃出黄金四万斤,与陈平,恣所为,不问其出入。陈平既多以金纵反间于楚军,宣言诸将钟离昧等为项王将,功多矣,然而终不得裂地而王,咸与汉为一,以灭项氏而分王其地。项羽果意不信钟离昧等。项王既疑之,使使至汉。汉王为太牢具①,举进。见楚使,详惊曰:“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复持去,更以恶草具②进楚使。楚使归,具以报项王。项王果大疑亚父,亚父欲急攻下荥阳城,项王不信,不肯听。亚父闻项王疑之,乃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请骸骨归!”未至彭城,疽发背而死。
(《史记•陈丞相世家》)
[注]①太牢具:牛羊豕三牲皆备的饭食,待客的最高礼数。②恶草具:粗劣的饭食。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宰:治理 |
B.久之,汉王患之患:担忧 |
C.行功爵邑,重之爵:封爵 |
D.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捐:捐献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
B.![]() |
C.![]() |
D.![]() |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陈平的离间奇谋的一组是( )
①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
②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
③多以金纵反间于楚军
④宣言……咸与汉为一,以灭项氏而分王其地
⑤详惊曰:“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
⑥未至彭城,疽发背而死
A.①②④ | B.①⑤⑥ | C.②③④ | D.③⑤⑥ |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平少有大志,足智多谋。刘邦荥阳被围,他利用楚军中存在的可以导致混乱的因素,行反间计,使得项羽怀疑刚直忠诚之臣,成功地分裂了楚军。 |
B.刘邦能够用贤不疑,不吝重金。他接受了陈平的反间计,让陈平便宜从事;又依计而行,故意降低规格接待楚使,加深了项羽的疑心。 |
C.项羽听信谗言,猜忌多疑。这样的性格弱点,使得他无法招致天下正直有节的人才,也使他生疑中计,贻误了战机。 |
D.范增颇有谋略、性情刚直。他欲急攻荥阳,体现了正确的战略主张;但他又任气使性,面对项羽的生疑,他忿而离去,最终使敌方的计谋得逞。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唐临,京兆长安人,周内史瑾孙也。其先自北海徒关中,伯父令则,开皇末为左庶子,
坐谄事太子勇诛死。临少与兄皎俱有令名。……出为万泉丞。县有轻囚十数人,会春暮时雨,临白令请出之,令不许。临曰:“明公若有所疑,临请自当其罪。”令因请假,临召囚悉令归家耕种,与之约,令归系所。囚等皆感恩贷,至时毕集诣狱 ,临因是知名。
再迁侍御史,奉使岭外,按交州刺使李道彦等申叩冤系三千余人。累转黄门侍郎,加银青光禄大夫。俭薄寡欲,不治第宅,服用简素,宽于待物。尝欲吊丧,令家僮自归家取白衫,家僮误将馀衣,惧未敢进。临察知之,使召谓曰:“今日气逆,不宜哀泣,向取白衫,且止之也。”又尝令人煮药失制,潜知其故,谓曰:“阴暗不宜服药,宜即弃之。”竟不扬言其过,其宽恕如此。
高宗即位,检校吏部侍郎。其年,迁大理卿。高宗尝问临在狱系囚之数,临对诏称旨,帝喜曰:“朕昔在东宫,卿已事朕,朕承大位,卿又居近职,以畴昔相委,故受卿此任。然为国之要,在于刑法,法急则人残,法宽则失罪,务令折中,称朕意焉。”高宗又尝亲录死囚,前卿所断者号叫称冤,临所入者独无言。帝怪问状,囚曰:“罪实自犯,唐卿所断,既非冤滥,所以绝意耳。”帝叹息良久曰:“为狱者不当如此耶!”
永徽元年,为御史大夫。明年,……寻迁刑部尚书,加金紫光禄大夫,复历兵部、度支、吏部三尚书。显庆四年,坐事贬为湖州刺史,卒官,年六十。
(节选自《旧唐书•唐临传》)对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坐谄事太子勇诛死坐:获罪。 |
B.临少与兄皎具有令名令:美好。 |
C.令因请假,临召囚悉令归家耕种请假:请求休假。 |
D.为狱者不当如此耶为狱:主掌讼事。 |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能够说明唐临“宽于待物”的一组是()
①临召囚悉令归家耕种
②按交州刺使李道彦等申叩冤系三千余人
③今日气逆,不宜哀泣,向取白衫,且止之也
④阴暗不宜服药,宜即弃之
⑤前卿所断者号叫称冤,临所入者独无言
⑥罪实自犯,唐卿所断,既非冤滥,所以绝意耳
A.①⑤⑥ | B.①③④ | C.②④⑥ | D.③④⑤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临要求囚犯们春耕之后回到监狱,这些囚犯感激唐临的宽容与体恤,果然按要求的时间全都自觉回到狱中。 |
B.唐临曾侍奉太子李治(唐高宗),高宗即位后,念其忠诚,提拔他为大理卿。 |
C.唐临宽以待人,明于断狱,勇于任事,生活俭朴。 |
D.本文作者侧重表现唐临刚正不阿、为官清廉的一面,对其功高赏薄、晚年被贬的遭遇寄予了一定的同情。 |
请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
魏 舒 身 长 八 尺 二 寸,不_修_常_人_近_事_少_工_射_入_山_泽_每_猎_大_获_为_后_将_军_钟_毓_长_史_毓_与_参_佐_射_戏_舒_常_为_坐_画_筹。后值朋人少,以舒充数,于是发无不中,加举措闲雅,殆尽其妙。
(选自《世说新语》刘孝标注,有删改)
用斜线(/)给下面短文断句。
医 扁 鹊 见 秦 武 王 武 王 示 之 病 扁 鹊 请 除 之 左 右 曰 君 之 病 在 耳 之 前 目 之 下 除 之 未 必 已 也 将 使 耳 不 聪 目 不 明 君 以 告 扁 鹊 扁 鹊 怒 而 投 其 石 曰 君 与 知 之 者 谋 之 而 与 不 知 者 败 之 如 此 知 秦 国 之 政 也 则 君 一 举 而 亡 国 矣 。
(取材于《战国策·秦策》)
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
丁太夫人忧,希宪公率族亲行古丧礼,勺_饮_不_入_口_者_三_日_恸_辄_呕_血_扶_乃_能_起_既_葬_结_庐_墓_所_诸_相_以_居_忧_无_例_欲_极_力_起_公,相与诣庐,闻公号痛,竟不忍言。
(选自《元朝名臣事略》,有删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
廉希宪事略
廉希宪,字善甫,畏兀(今作“维吾尔”)氏。公以辛卯五月二十五日生于燕,适其父孝懿公廉访使命下,孝懿喜曰:“是儿必大吾门,吾闻古者以官受氏,天将以廉氏吾宗乎!吾其从之。”举族承命。
公身材魁伟,举止异常。年十九,侍孝懿北觐,入侍世祖,上亦因其多智,有威容,论议宏深,恩顾殊绝。
诸贵臣校射上前,一贵臣顾公,取三矢,似欲授公,公曰:“尔岂亿我为不能耶?顾吾弓差软。”诸贵假以劲弓,三发连中,诸贵惊服,曰:“真文武全材,有用书生。”
国初,拜为平章政事。秉政日,中书右丞刘整以初附为都元帅,骑从甚都,诣门求见。公之兄弟凡十人,后皆至一品。公之弟蓟国公希贡犹布衣,为通报。公方读书,略不答。蓟公出,整复浼入言之。因令彻去坐椅,自据中坐,令整入。整展拜起,侧立,不予之一言。整求退,谓曰:“此是我私宅,汝欲有所言,明日当诣政事堂。”及出,愧赧无人色。
顷之,宋士之在羁旅者,寒饿狼狈,冠衣褴褛,袖诗求见,公之兄弟皆揶揄之。蓟公复为入言,急令铺设坐椅,且戒内人备酒馔。出至大门外,肃入,对坐,出酒馔,执礼甚恭,且录其居止。诸儒但言困苦,乞归。公明日遂言于世皇,皆遂其请。
是夜,诸兄弟问曰:“今日刘元帅者,主上之所倚任,反菲薄之;江南穷秀才,却礼遇如此其至。我等不能无疑。”公曰:“我是国家大臣,言动颦笑,系天下重轻。整虽贵,卖国叛臣也,故折辱之,令其知君臣义重。若寒士数十,皆诵法孔子者也,在宋,朝不坐,燕不与,何故而拘执于此?况今国家起朔漠,斯文不绝如线。我更不尊礼,则儒术且将扫地矣。”公之作兴斯文若此,是大有功于名教者也。
(选自《元朝名臣事略》、《南村辍耕录》,有删改)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天将以廉氏吾宗乎 氏:作为姓氏 |
B.诸贵假以劲弓假:借给 |
C.整复浼入言之浼:派遣 |
D.明日当诣政事堂诣:前往 |
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明廉希宪举止不同寻常的一组是( )
①三发连中,诸贵惊服 ②公之兄弟凡十人,后皆至一品 ③公方读书,略不答 ④因令彻去坐椅 ⑤及出,愧赧无人色 ⑥且戒内人备酒馔
A.①②⑤ | B.①③④ |
C.②④⑥ | D.③⑤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廉希宪出生之时,其父孝懿公刚好被任命为廉访使。孝懿公非常高兴,认为廉希宪将来一定会很有出息。 |
B.廉希宪十九岁时,随父亲北上侍奉元世祖。元世祖见廉希宪才貌出众,见识不凡,给予了他格外的恩宠。 |
C.廉希宪任平章政事之时,对登门拜访的中书右丞刘整极为冷淡,因为他认为刘整是不知君臣之义的叛臣。 |
D.滞留在北方的秀才们饥寒交迫,廉希宪不仅解除他们的困苦,还把他们举荐给元世祖,让他们得到重用。 |
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尔岂亿我为不能耶?顾吾弓差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整展拜起,侧立,不予之一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肃入,对坐,出酒馔,执礼甚恭,且录其居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