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中国青年报的特别报道《变迁:从“一五”’到“十一五”》的部分主题词摘要。从“一五”到“十一五”主题词的变化不能反映出
时期 |
主题词 |
“一五”(1953-1957) |
工业增速、赶英超美 |
“二五”(1958-1962) |
大跃进、大倒退 |
“六五”(1981-1985) |
走向改革开放 |
“八五”(1991-1995) |
小平南巡、改革潮涌 |
“九五”(1996-2000) |
宏观调控、经济软着陆 |
“十五”(2001-2005) |
指令性计划退场、市场配置资源 |
“十一五”(2006-2010) |
改革开放、坚定不移 |
A.对经济发展规律认识不断深化 | B.中国共产党治国方略日益成熟 |
C.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逐步完善 | D.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取得重大成就 |
张之洞在《劝学篇》说:“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不必尽索之于经文,而必无悖于经文。”下列观点突破了张之洞主张的是
A.“师夷长技以自强” |
B.“以中国![]() ![]() |
C.“启民智、伸民权、设议院” |
D.“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下列历史记载最能体现清朝设立军机处的意图是
A.“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 |
B.“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 |
C.“军机大臣……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 |
D.“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 |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说:“天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宰相既罢,天子之子一不贤,更无与为贤者矣。……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下列不能反映材料观点的是
A.主张以相权来制约君权 |
B.提出了新的近代社会方案 |
C.提倡以学校议政来修补封建制度 |
D.认为学校是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 |
中国象棋棋子中的“炮”,有时也写作“石”字旁。“火”字旁的“炮”出现最早应在
A.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
B.唐宋时期 |
C.元明时期 |
D.晚清时期 |
下列对《中国古代丝织业分布图》解读不正确的是
A.秦汉时期中国丝织业中心仅局限于黄河流域 |
B.唐宋时期中国丝织业发展水平南北趋于平衡 |
C.元明清时期中国丝织业重心在东部地区 |
D.我国古代丝织业重心与古代经济重心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