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9年颁布的英国《权利法案》和1875年实施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都规定
| A.议会完全行使立法权 | B.国家元首任命内阁成员 |
| C.政府首脑由民选产生 | D.国家元首可以解散两院 |
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们认为,封建“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是控制人们思想的枷锁,这就造成人们政治上的不平等和家庭生活上的不平等。这一观点与文艺复兴运动的思想主张相比较,两者都特别强调
| A.提倡解放人性 | B.关注政治上的平等 | C.注重社会民主 | D.关注家庭生活的平等 |
有人把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作为近代前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可以支持这一观点的依据有
①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统治秩序完全确立 ②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开始向资本输出为主转变 ③使中国由一国独霸向列强共同支配的局面过渡 ④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⑤中国社会两大矛盾汇流,集中表现在反对清朝统治的斗争上
| A.①②③ | B.③④⑤ | C.①③⑤ | D.①④⑤ |
史载,上海轮船招商局每年结账后,均在《申报》和《北华捷报》等媒体上公布信息;开平煤矿章程规定:“进出煤铁银钱数目,每日有流水簿,每月有
小结,每年有总结,(股东)可以随时查核。”这段材料的主要信息是
| A.企业通过媒体发布信息已被公众所认可 |
| B.近代民营企业引进了西方的一些管理模式 |
C. 洋务派的民用企业具有近代企业制度的一些雏形 |
| D.洋务派的民用企业所需资金全部来自民间资本 |
有学者这样描述中国近代经济的基本格局:“第一世界已是马达隆隆、汽笛长鸣,是工业文明曙光初现,而第三世界则依然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传统的畜牧业经济,第二世界则是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男耕女织,耕织结合的传统农业经济。”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近代工业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②民族工业占绝对优势
③经济发展存在明显区域差别④形成均衡发展的经济格局
|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③④ |
从总理衙门的设立到其改为外务部,这一变化反映了
| A.清政府中央权力的削弱过程 | B.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过程 |
| C.洋务运动的兴衰过程 | D.维新变法运动兴败得过程 |